[实用新型]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8316.0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4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学;黄武;张金海;聂晓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1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修复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隔板一侧为第一放置腔且隔板另一侧为第二放置腔,所述滚筒外径处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搅拌叶,所述顶盖顶部中间位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滴管且第一滴管底端贯穿顶盖向第一放置腔内延伸,所述顶盖顶部中间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滴管且第二滴管底端贯穿顶盖向第二放置腔内延伸。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内分别放置有相同的污染土壤和不同的化学修复药剂,可以直观的得到不同化学修复药剂的修复效果,对比效果也更明显,而且污染土壤在掉落过程中会被搅拌叶打散,并分别与两种不同的化学修复药剂相混合,混合效果更好,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到植物再到人体,或通过土壤到水再到人体这样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自身,受到污染的土壤亟需进行修复,土壤修复就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目前对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都需要先进行试验,确认具体的、完善的修复方案,但是传统的试验方式仅仅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滴入化学修复药剂来进行,缺乏直观的对比效果,而且直接将化学修复药剂滴入污染土壤中,药剂与土壤的混合效果较差,修复效果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为第一放置腔且隔板另一侧为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贯穿壳体后端侧壁,所述第二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贯穿壳体后端侧壁,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前端在壳体内的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外径处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搅拌叶,所述壳体外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所述壳体外第二转轴的后端从内到外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壳体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内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一端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传送轮,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中间位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滴管且第一滴管底端贯穿顶盖向第一放置腔内延伸,所述顶盖顶部中间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滴管且第二滴管底端贯穿顶盖向第二放置腔内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轮和第二从动轮外径处设置有第一皮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外径处设置有第二皮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盖顶部一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且第一投料口底端贯穿顶盖向第一放置腔内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盖顶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投料口且第二投料口底端贯穿顶盖向第二放置腔内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滴管和第二滴管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8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地整理机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插装式吊顶板锁定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