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织碳纤维应用的模具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6322.2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萧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京兆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C3/48 | 分类号: | D04C3/48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620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碳纤维 应用 模具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编织碳纤维应用的模具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液压缸输出端可拆式连接,另一端上设有两个连接环,两个连接环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所述连接环的圆周外壁上设有若干支撑杆,并且支撑杆与连接环铰接,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固定环和两个活动环,所述固定环靠近于液压缸输出端方向,两个活动环分别位于两个连接环的一侧,所述固定环上还设有若干调节杆,调节杆通过螺纹与固定环连接,并且调节杆能够推动活动环朝着连接环方向移动,所述活动环的圆周外壁上还设有数量与支撑杆数量相同的斜杆,斜杆与活动环之间的夹角为30‑60°,斜杆能够推动支撑杆绕着与连接环的铰接处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碳纤维应用的模具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工厂用的编织机有立式编织机和卧式编织机;都是由多个拨盘在上组件中齿轮互相啮合围城一个不可分离圆环;拨盘的相对旋转带动锭子沿上盘的“8”字跑道移动,锭子相互交错,形成编织品,编出的产品由收线装置牵出;按客户要求长度循环沿直线编织,只有始端和末端。目前,在利用碳纤维编织大直径坩埚结构的产品时,需要使用坩埚结构的模具,将碳纤维编织在模具上,通常是将模具通过夹具将其固定在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工作时,液压缸驱动模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利用立式编织机将碳纤维编织在模具上,最终形成产品,但是现有的模具夹具只能针对同一规格的模具进行夹持,无法对不同直径的模具进行夹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碳纤维应用的模具夹持装置,能够满足对不同直径模具进行夹持,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编织碳纤维应用的模具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液压缸输出端可拆式连接,另一端上设有两个连接环,两个连接环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所述连接环的圆周外壁上设有若干支撑杆,并且支撑杆与连接环铰接,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固定环和两个活动环,所述固定环靠近于液压缸输出端方向,两个活动环分别位于两个连接环的一侧,所述固定环上还设有若干调节杆,调节杆通过螺纹与固定环连接,并且调节杆能够推动活动环朝着连接环方向移动,所述活动环的圆周外壁上还设有数量与支撑杆数量相同的斜杆,斜杆与活动环之间的夹角为30-60°,斜杆能够推动支撑杆绕着与连接环的铰接处活动。
本技术方案在对模具进行内夹持时,将连接杆伸入至模具内,利用设置在固定环上的调节杆,分别推动连接杆上的两个活动环朝着固定环方向移动,由于斜杆倾斜设置在活动环上,并且支撑杆铰接在连接环上,因此,调节杆在推动活动环移动的过程中,斜杆作用于支撑杆,迫使支撑杆朝着模具的内壁方向活动,最终紧压在模具的内壁上,对模具进行内支撑,编织时,液压缸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杆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时,连接杆能够带动模具跟着一起移动,从而实现了将碳纤维编织在模具上;本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斜杆作用于活动杆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活动杆向外张开角度的调节,从而满足对不同直径的模具进行内支撑,并且两个连接环均通过螺纹与连接杆连接,可以根据模具的长度来调节两个连接环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大小的模具使用,从而减小了夹具的数量,节约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均通过螺纹与固定环连接,第一推杆能够朝着靠近于固定环方向的活动环移动;所述第二推杆依次贯穿靠近于固定环方向的活动环和连接环,并且能够朝着远离固定环方向的活动环移动。
设置的第一推杆用于调节靠近于固定环方向的活动环,旋转第一推杆时,第一推杆朝着靠近于固定环方向的活动环移动,并且最终推动该活动环朝着靠近于固定环的连接环移动,使得该活动环上的斜杆推动该连接环上的支撑杆朝着模具内壁方向活动,最终紧压在模具的内壁上;而设置的第二推杆用于调节远离固定环方向的活动环,第二推杆依次穿过靠近与固定环的活动环和连接环,最终推动远离固定环的活动环移动,迫使该活动环上的斜杆推动活动杆朝着模具内壁活动,实现对模具内壁的固定,在两个连接环上的支撑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模具的内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京兆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京兆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6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空式泡棉自动分切机废料导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防洪水利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