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7466.1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徐美芳;王伟;刘琳;蒋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 导管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固定带,包括固定带和粘贴带,所述固定带的表面通过粘贴带固定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对外露的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做到整理固定,并且整理简单快捷,无折损,外露的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长度大大缩短,无需再使用绷带包扎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通过股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2cm的降主动脉处放置一个长球囊,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通过球囊的充气与放气,使心脏左室的后负荷降低,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降低,从而达到辅助心脏的作用。其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等重症患者。以往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固定时多采用粘性的弹力绷带进行固定。由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器外露的导管长度较长,使用粘性弹力绷带固定时,如果粘贴过紧,导管弯曲折叠过多,会导致仪器感知障碍,同时长时间固定后会导致局部皮肤张力性水泡,粘性弹力绷带也会松脱。近些年的一些文献中对其进行了相关改良,主要是采用大面积覆盖加外层包扎固定的方式进行外露导管的固定,但该种改良方式未对外露导管做到整理固定,仍存在外露导管长度长,导管整理困难,局部仍需要使用绷带包扎固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固定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固定带,包括固定带和粘贴带,所述固定带的表面通过粘贴带固定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的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光面一端设有自粘贴公扣,所述自粘贴公扣用于和固定带的毛面配合粘接,便于固定带环绕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相交于固定带的毛面上,所述粘贴带绕接于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上并与固定带的毛面相粘接配合,用于固定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用于环绕固定在病人大腿和病人小腿上,所述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分别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相交并通过粘贴带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对外露的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做到整理固定,并且整理简单快捷,无折损,外露的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长度大大缩短,无需再使用绷带包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病人大腿;2-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3-黏贴带;4-第一固定带;5-病人膝盖;6-病人小腿;7-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固定带,包括固定带和粘贴带3,所述固定带的表面通过粘贴带3固定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2。
所述固定带的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光面一端设有自粘贴公扣,所述自粘贴公扣用于和固定带的毛面配合粘接,便于固定带环绕固定。
所述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2相交于固定带的毛面上,所述粘贴带3绕接于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2上并与固定带的毛面相粘接配合,用于固定主动脉球囊反博导管2,在本实施例中,粘贴带3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整体为毛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7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铝合金门窗滚齿的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制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