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节能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4013.3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3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危得利;杨昌佐;赵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洋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16;A47J36/34;B08B9/0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节能 炒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节能炒锅,属于火锅底料加工机械领域,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和搅拌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锅体,所述搅拌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搅拌架上且位于锅体的上方安装有搅拌轴,所述锅体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锅体远离搅拌架的一侧,所述锅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上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T形槽,所述凸缘的上方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滑动设置在T形槽内。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清理炒锅内附着的积垢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锅底料加工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节能炒锅。
背景技术
火锅是四川和重庆的主要特色,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火锅具有菜品多样、调味独特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火锅饮食中火锅底料决定了火锅的多样化,在进行火锅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火锅底料进行炒制加工,为了更好的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火锅底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现火锅底料的炒制多采用全自动节能炒锅。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098734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自动型行星搅拌炒锅,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主要由架体和锅体组成,在架体的一端设有液压站,在液压站中设有液压缸,液压缸与支撑臂连接,在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电机和齿轮箱,锅体通过转轴固定在支架上,架体上的液压缸与锅体一端的转轴连接,在架体上还设有与支撑臂连接的可伸缩支架,本实用新型易于进出原料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整个锅体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使用寿命长,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机械领域。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炒制火锅底料的过程中,在火锅底料的最高液位处常常附着有一层积垢,在炒制完成后对炒锅进行清理时,需人工将积垢刮下,由于积垢附着在炒锅的内壁上,清理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节能炒锅,具有便于清理炒锅内附着的积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节能炒锅,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和搅拌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锅体,所述搅拌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搅拌架上且位于锅体的上方安装有搅拌轴,所述锅体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锅体远离搅拌架的一侧,所述锅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上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T形槽,所述凸缘的上方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滑动设置在T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锅体上设置环形凸缘,并在环形凸缘上安装清理组件,当锅体的内壁上附着有积垢时,沿环形凸缘将清理组件移动一周,将锅体内壁上的积垢刮除,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人工手工刮除积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座,所述清理座的两侧均设置有T形块,所述T形块滑动设置在T形槽内,所述清理座靠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的底部设置有清理刮片,所述清理刮片与锅体的内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清理座,带动清理杆下方的清理刮片对锅体内壁上的积垢刮除,无需操作人员手持刮片在锅体内进行操作,从而方便了对锅体内的积垢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杆穿设在清理座内,所述清理座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清理杆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插设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定位杆插设在定位杆上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内,实现对清理杆位置的改变,从而方便了使清理刮片位于锅体内的不同高度,使清理刮片对准锅体内的积垢进行刮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杆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清理刮片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内设置有多根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远离容纳槽底壁的一端与清理刮片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洋得利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洋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4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