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4101.5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兵;聂林;朱根良;陈程远;蔡潇;曹诚志;曹曾;刘德权;许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B1/15 | 分类号: | G21B1/15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聚变 等离子体 破裂 缓解 破碎 弹丸 注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它通过破碎弹丸注入,实现等离子体破裂缓解。它包括双撞击管,诊断控制系统,送气系统,制丸系统和真空扩散系统。所述的诊断控制系统与送气系统和真空扩散系统连接,送气系统与制丸系统连接,双撞击管连接诊断控制系统。所述的双撞击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能有效制作大量破碎弹丸并注入到等离子中,从而实现等离子体破裂缓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变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其适用于等离子体破裂缓解,降低聚变装置第一壁热载荷,抑制逃逸电子,减少逃逸电流。
背景技术
未来聚变装置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首先要保证等离子体能够被稳定约束,这就需要克服各种不稳定性因素。因此,关于等离子体的约束和输运的研究、 MHD稳定性、运行极限和破裂的研究、能量与粒子控制的研究等等成为了现今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研究的重点方向,其中破裂不稳定性是一种快增长的不稳定性。等离子体破裂后,产生的热载荷或许会导致装置部件熔化或蒸发;产生的晕电流,将产生大的电磁力,对装置带来极大危害;逃逸电子产生其能量会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兆电子伏特(1eV=11600K),一旦形成,这些高能的逃逸电子在速度空间上便脱离了本底热等离子体,它们将轰击第一壁或装置部件,造成器壁的严重损伤,。这些危害程度随着装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发展有效的逃逸抑制手段是当前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下一代大型磁约束装置工程设计、安全运行、安全防护的物理基础之一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适用于等离子体破裂缓解,降低聚变装置第一壁热载荷,抑制逃逸电子,减少逃逸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它通过破碎弹丸注入,实现等离子体破裂缓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它包括双撞击管,诊断控制系统,送气系统,制丸系统和真空扩散系统。
所述的诊断控制系统与送气系统和真空扩散系统连接,送气系统与制丸系统连接,双撞击管连接诊断控制系统。
所述的双撞击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
所述的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成20°弯角。
所述的第二管段与第三管段成30°弯角。
所述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的管内径6mm,壁厚1mm。
所述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内壁经抛光处理,管内表面摩擦系数小。
所述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管最大曲率半径50mm,最小曲率半径13mm,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分别长度为100mm,总长3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能有效制作大量破碎弹丸并注入到等离子中,从而实现等离子体破裂缓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撞击管示意图。
图中,1双撞击管,2诊断控制系统,3送气系统,4制丸系统,5真空扩散系统,11第一管段,12第二管段,13第三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4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类物料存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聚变堆液态金属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