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流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1730.2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0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民;全会峰;王玮;周越;郭文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1 | 分类号: | B22D41/01;B22D4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52972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流 感应 加热 中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流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包括上部外壳、耐火材料体、感应圈、磁轭、中部外壳、下部外壳、座砖及水口砖,所述上部外壳套设于所述耐火材料体的上部外侧,所述感应圈套设于所述耐火材料体的下部外侧,所述磁轭安装于所述感应圈上,所述中部外壳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部外壳的底部与所述下部外壳的上端连接,下部外壳的前端设置有中间包水口,所述座砖及水口砖均依次设置于所述中间包水口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能够维持稳定的钢水温度和过热度,并且能够避免钢水过早凝固、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流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学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大功率高效率变频电源的出现极大促进了钢材热处理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在连续铸钢技术发展的初期,中间包只是作为钢水的储存和分配来使用。为了保证连铸工序的顺行和多炉连浇,必须确保钢水有足够的纯净度,要尽可能精确地控制钢水的成分范围,并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钢水温度和过热度。因此,作为钢的冶炼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耐火材料容器,而且是由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衔接点,中间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在连续浇铸生产中,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实际浇铸温度与钢水液相线温度之差)对铸坯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钢水的过热度太高则铸坯的中心偏析就会加重。相反,如果钢水的过热度过低,则钢水的粘度升高,夹杂物造成的缺陷就会增加。因此,为了同时消除或减少连铸坯内的偏析和夹杂物等缺陷,必须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控制在很窄的范围内,然而在整个连铸过程中,中间包不同程度地存在热损失,无法维持稳定的钢水温度和过热度。并且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感应线圈布置于接收大包钢水的受钢腔和中间包浇铸腔之间,感应线圈沿浇铸方向中心线布置,感应线圈两侧的感应通道和中间包长轴垂直,这种布置要求连铸机中间包入流和出流中心线之间中心距必须足够大,以保证足够的感应线圈的安装空间、足够的左感应通道和感应通道的长度以及足够的耐火材料厚度,其结构较为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流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结构较为简单,能够维持稳定的钢水温度和过热度、并且能够避免钢水过早凝固、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流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包括上部外壳、耐火材料体、感应圈、磁轭、中部外壳、下部外壳、座砖及水口砖,所述上部外壳套设于所述耐火材料体的上部外侧,所述感应圈套设于所述耐火材料体的下部外侧,所述磁轭安装于所述感应圈上,所述中部外壳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部外壳的底部与所述下部外壳的上端连接,下部外壳的前端设置有中间包水口,所述座砖及水口砖均依次设置于所述中间包水口内。
优选地,所述上部外壳的外侧设置有中间包承重板,所述上部外壳的后端设置有包嘴。
优选地,所述感应圈与耐火材料体之间设置有外套,所述耐火材料体及磁轭均设置于所述外套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耐火材料体内设置有浇钢腔,所述浇钢腔与所述中间包水口相通。
优选地,所述下部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耐火材料体一体连接的底部耐火材料体,所述底部耐火材料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中间包水口相通的出料腔。
优选地,所述座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水口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水口砖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通孔与所述中间包水口相通。
优选地,所述双流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上部外壳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注钢孔及测温孔。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衔接槽,所述衔接槽与所述耐火材料体的上端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1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自动同轴的端盖挤孔工装
- 下一篇:升降式搅拌球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