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热复合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7020.2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2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庞云嵩;庞升岗;马敬园;史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佰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311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复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复合结构体,包括加热元件,及包覆在加热元件外部的隔热材料;其中在所述隔热材料外部装有保护外壳,使其加热元件与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与保护外壳彼此之间包覆成一个无间隙的复合结构体。因此,本新型通过采用在隔热材料外层装有保护外壳,不仅能对隔热材料进行多方面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二次阻挡热量散失的作用。解决了传统加热元件外设隔热材料使用喉箍固定方式引起的两体表面接触不均匀影响保温效果及拆卸损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件。具体说是一种电加热复合结构体。
背景技术
直通式瞬时电加热方法因为其操作方便,加热速度快等优点得到了大家的青睐。但具有此类加热方法的加热元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以市面上被广泛利用的半导体加热元件为例,其最为突出的弊端就是热量损耗大,由于加热元件表面裸露在外,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这导致了产生的大量热未能充分地用于加热流经加热元件的冷水反而热量直接逃逸到外界。这样的弊端会直接导致水加热时间过长、无法达到水的目标加热温度,以及耗费更多对加热体的输入能量——电能。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在加热元件表面包裹一层相对较厚的软性隔热材料并直接利用喉箍加以固定。该方法看似简单有效便于安装操作,但也带来了其它潜在问题。由于隔热材料柔软的特性,当用喉箍缩紧固定其之后,使其紧固部位与加热元件表面,而非紧固部位导致隔热材料发生巨大的形变,致使隔热材料内侧与加热体表面之间接触不均匀,或是形成夹层。一方面,加热元件表面的高温会使与其紧密接触部分的隔热材料熔化;而形成夹层部位又不能达到理想的隔热效果,并严重影响了加热体整体的保温及美观程度。此外,隔热材料强度低易于损坏,无法起到完全保护加热体的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复合结构体,通过改进的电加热复合结构体,有效提高了保温效果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加热复合结构体,包括加热元件,及包覆在加热元件外部的隔热材料;其中,在所述隔热材料外部装有保护外壳,使其加热元件与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与保护外壳彼此之间包覆成一个无间隙的复合结构体。
本新型中,所述保护外壳为圆筒体,或圆筒体两端装有端盖,或是两个半圆组合体。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体的保护外壳与隔热材料的长度相等,保护外壳的长度两端与隔热材料为非封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体的保护外壳两端与装有的端盖通过粘接方式连接,端盖中心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半圆组合体的保护外壳构成哈夫管,在两个半圆组合体的保护外壳上按间隔设有紧固喉箍。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半圆组合体的保护外壳与隔热材料之间设有强力胶粘接层。
本新型中,保护外壳为PVC塑料材料或是玻璃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材料为橡塑棉,或是发泡材料。
上述中所指的加热元件采用PTC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在隔热材料外层装有保护外壳,不仅能对隔热材料进行多方面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二次阻挡热量散失的作用。另外,本新型的设计,使其加热元件、隔热材料及保护外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复合结构体,大大方便了安装及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带有端盖的保护外壳结构;
图4是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佰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佰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7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