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极片陶瓷涂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5561.1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0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4/62;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陶瓷 涂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极片陶瓷涂层结构,所属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电池极片,电池极片包括极耳,极耳两端设有导电箔,导电箔外端面上设有与导电箔相涂覆式贴合的活性物质涂层,活性物质涂层外围四周设有与导电箔相涂覆式贴合的陶瓷涂层。具有安全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正、负极片容易接触而短路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避免电池内部粉尘颗粒及内部短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极片陶瓷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极片是指一种由活性物质和导电箔组成的具有嵌脱锂离子功能的小单元结构,其中活性物质分布在导电箔两侧。现有锂离子电池极片是由金属箔和金属箔两侧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正、负极材料构成。
现有锂离子电池极片的不足之处在于极片边缘区域无绝缘防护,正、负极片容易接触而短路。另外由于正、负极片边缘活性物质在极片冲切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粉尘颗粒增加,在电池制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从而产生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正、负极片容易接触而短路、容易产生粉尘、安全稳定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极片陶瓷涂层结构,其具有安全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正、负极片容易接触而短路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避免电池内部粉尘颗粒及内部短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新型极片陶瓷涂层结构,包括电池极片,所述的电池极片包括极耳,所述的极耳两端设有导电箔,所述的导电箔外端面上设有与导电箔相涂覆式贴合的活性物质涂层,所述的活性物质涂层外围四周设有与导电箔相涂覆式贴合的陶瓷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电箔为金属箔,所述的导电箔的厚度为12微米~20微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物质涂层以每平方厘米149.5毫克~每平方厘米150.5毫克的涂覆量均匀涂覆在导电箔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池极片外围设有与电池极片相套接的电池壳体,所述的电池极片与电池壳体间、两电池极片间均设有正负极隔膜,所述的电池极片上端设有与电池壳体相卡嵌式套接的顶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负极隔膜与电池壳体间设有防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护膜由碳纤维丝编织而成,所述的碳纤维丝横向、纵向呈正六边形的蜂窝结构进行缠绕式编织。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盖与正负极隔膜间设有与电池壳体内壁相嵌套限位的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盖上端与电池壳体间设有顶部垫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盖与极耳间设有极耳相嵌套的绝缘套。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池壳体下端设有与电池壳体相嵌套的PVC套管。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极片陶瓷涂层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安全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正、负极片容易接触而短路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避免电池内部粉尘颗粒及内部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极片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膜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5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室内电管穿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前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