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蜂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4985.6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8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翅;王燕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蜂箱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蜂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蜂箱,包括箱体与控制面板,四个支撑脚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放药盒,第一滑槽装配有巢框,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分别位于放置框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相对一侧均与设有与巢框相匹配的扫蜂刷,放置槽装配有收料抽屉,凹槽内部设有空气加热管机构,箱体左侧设有散热风扇,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监测箱体内部的温度,并根据温度对箱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让箱体内部的温度时刻保持在合适范围内,且设有扫蜂刷,在巢框取出时,将巢附着的蜜蜂赶走,减少使用者的工作负担,箱体底部设有收料抽屉,对杂物与秽物进行收集,并方便使用者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蜂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蜂箱。
背景技术
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1857年美国人郎氏发明了活框蜂箱与随后发明的巢础机和分蜜机一起被称为蜂具的三大发明,而正是这些养蜂工具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上世纪初活框蜂箱和意大利蜜蜂一起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初学养蜂者可以向养蜂户购买别人使用过的蜂箱,也可以根据规格自己制作蜂箱。
如今的蜂箱,不能实时监测蜂箱内部的温度,并进行温度调节,让蜂箱内部的温度时刻保持在合适范围内,而且如今进行取蜜时,蜜蜂会成群附着在巢框上,且每个巢框取出后都需要人工用赶蜂条将蜜蜂赶走,这样的过程复杂,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负担,并且蜂箱在长期使用后许多杂物、秽物经常积累在蜂箱的底部,使用者清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智能蜂箱,可以实时监测蜂箱内部的温度,并根据温度对箱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让箱体内部的温度时刻保持在合适范围内,且设有扫蜂刷,在巢框取出时,将巢框附着的蜜蜂赶走,减少使用者的工作负担,箱体底部设有收料抽屉,对杂物与秽物进行收集,并方便使用者清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蜂箱,包括箱体与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装配有显示屏,所述箱体装配有箱门,所述箱体下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脚,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若干所述支撑杆上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内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装配有巢框,所述巢框上侧伸出第一滑槽固定连接第一把手,若干所述放置框上侧设有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分别位于放置框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相对一侧均设有与巢框相匹配的扫蜂刷,所述箱体前侧设有进蜂口,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一侧贯穿箱体外壳,所述放置槽装配有收料抽屉,所述箱体后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空气加热管机构,所述凹槽出口处设有导热板,所述箱体左侧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箱体内壁设有散热风扇相匹配的挡蜂网格,与所述箱体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电池电源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电源输出端与空气加热管机构和散热风扇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面板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4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种植施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茶盘用一体式排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