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训练ICU患者下床活动的担架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3627.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3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游锦坤;寇庆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17 | 分类号: | A61G1/017;A61G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杨晓燕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训练 icu 患者 下床 活动 担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训练ICU患者下床活动的担架椅,包括担架和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担架上;所述挡板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担架包括担架上部和担架下部;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担架上部;所述第三挡板设置于担架下部;所述担架上部与担架下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担架椅在使用时只需要两名医护人员来将患者转移至担架上,较现有训练患者下床活动的方式所需要的人员减少。担架椅收纳占地比轮椅小,患者不用抬下床,避免抬下床时产生的导管滑脱,治疗中断等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训练ICU患者下床活动的担架椅。
背景技术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近年来ICU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理念越来越普及,且早期下床坐轮椅可以改善和预防ICU获得性衰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和ICU治疗的时间,减少患者费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要下床活动需要至少三到四名医护人员的协助,且现在一般是下床坐到轮椅上,抬下床会增加导管滑脱、患者跌倒坠床、治疗中断等风险,轮椅因为材质原因患者易下滑且臀部支撑布较硬且支撑面不够均匀容易形成压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训练 ICU患者下床活动的担架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训练ICU患者下床活动的担架椅,包括担架和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担架上;所述挡板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担架包括担架上部和担架下部;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担架上部;所述第三挡板设置于担架下部;所述担架上部与担架下部铰接。担架下部与担架上部连接处可折叠,便于患者进行腿部运动。第二挡板可沿中部打开,作为挡板用于防止患者侧滑跌落,第三挡板用于担架椅工作时的腿部挡板。所述担架由两片门形结构的片式担架两端连接而成。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担架上部包括内担架和外担架;所述内担架套设于外担架内侧;所述内担架与外担架铰接;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外担架上,所述内担架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顺序设置。设置第一挡板用作担架椅工作时的背部挡板,使用时,将内担架旋起以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担架上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三插孔;所述内担架上相对于第一插孔同位设置有第二插孔。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担架椅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内担架可折起,内担架在平置状态下,所述连接杆一端依次穿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另一端穿入第三插孔内;内担架在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杆一端穿入第一插孔内,另一端穿入第二插孔内。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所述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的外侧均铰接于外担架上;所述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的内侧可开合。第二挡板可沿中部打开,作为挡板用于防止患者侧滑跌落。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所述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的外侧均固定于内担架上;所述第三挡板包括第三左挡板和第三右挡板;所述第三左挡板和第三右挡板的外侧均固定于担架下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担架下部还设置有脚踏板。脚踏处设有固定件,可通过变换角度起到活动下肢的作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脚踏板可伸缩。可根据患者的腿长来进行脚踏板高度的调节。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担架上还设置有可供连接杆插入的第四插孔和第五插孔。内担架上设置多个插孔,可将连接杆两端分别置于不同的插孔来改变靠背的角度以使患者达到较为舒适的体位。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3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