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CMO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用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2705.8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0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波;黎毅敏;亚瑟·斯勒茨基;钟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苏晶晶 |
地址: | 5101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cmo 间充质 细胞 过滤器 联用 体外 膜肺氧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CMO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用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体外膜肺氧合装置由ECMO主体装置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构成,所述间充质细胞过滤器的输入端与ECMO主体装置的输出端连接,间充质细胞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患者动脉或静脉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ECMO主体装置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合使用,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以及释放抗炎因子等有益物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各部件可拆卸连接,使用时组装方便、快捷,在原有的ECMO装置的呼吸或循环支持的功能上,进一步提升了对患者血液中的净化,更加匹配对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ECMO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用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目前常用于抢救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技术之一,目的是通过其替代自体心肺功能,保证患者机体有足够的灌注和氧供。ECMO特别是在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及急诊科等科室,起着循环及呼吸支持作用。ECMO系统主要由体外氧合膜肺、离心泵头和管道组成,ECMO管道可将体外氧合膜肺与离心泵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动静脉插管与体内血管连接,将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泵引出至体外。ECMO本质上是一种改进的新型人工心肺机,不仅可起到人工心的作用,也可起到人工肺的作用。ECMO使用时,在离心泵的作用下,血液可从重症患者静脉引出,通过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可按临床治疗需要,在离心泵的作用下回到静脉或动脉,可分别起到体外的呼吸支持及心脏支持。当患者肺功能或心功能严重受损,ECMO既可承担肺的氧合功能,又可承担心脏的泵血功能,为患者的医治争取宝贵时间。
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ECMO仅起到呼吸或循环支持,未对重症患者中多种有害细胞因子进行有效滤过。比如CN106421951A公开了一种体外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及血栓过滤装置,血泵的进口端连有血管插管,出口端连有氧合器,氧合器的血液出口依次连有热交换装置与血栓过滤装置;所述血泵包括:凸轮及与凸轮配合安装的第一活塞组件和第二活塞组件,第一活塞组件与第二活塞组件结构相同,凸轮包括轮体及均匀设于轮体周围的若干挨个布置的弧形凸块。该装置所期待解决的问题是使得血液的输送更加稳定,减少装置的脉冲,同时避免叶片泵的对血细胞的破坏,并未涉及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不能很好的解决重症患者血液中多种有害细胞因子的去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不能很好的解决重症患者血液中多种有害细胞因子的过滤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ECMO 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用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ECMO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用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所述体外膜肺氧合装置由ECMO主体装置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构成,所述间充质细胞过滤器的输入端与ECMO主体装置的输出端连接,间充质细胞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患者动脉或静脉端连接。
ECMO技术及其装置在临床上应用的较为广泛,但目前ECMO均是单独应用,只具备给换氧排出二氧化碳的功效,对于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细胞因子并没有一定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ECMO与间充质细胞过滤器联用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在传统的ECMO装置与患者回血位置之间加入了间充质细胞过滤器,间充质细胞过滤器可大幅降低血液中有害成分,主要是有害的细胞因子。
其中,对本实用新型的间充质细胞过滤器作如下说明: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27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式螺杆造粒机的传输轴系统
- 下一篇:气体灭火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