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的絮凝剂添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0533.0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5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琴;蒋代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F1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絮凝 添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的絮凝剂添加结构,包括污泥浓密槽,污泥浓密槽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絮凝剂均化槽,絮凝剂均化槽连接有N条废水管道,N为自然数,絮凝剂均化槽还连接有絮凝剂添加管道,絮凝剂均化槽的底部连接有混料下料管,混料下料管的下端伸入污泥浓密槽内,本实用新型中废水和絮凝剂分别通过对应的管道进入絮凝剂均化槽内,在该絮凝剂均化槽二者起到初步混合,再进一步通过混料下料管进入中心进料筒内,在中心进料筒内二次混合后再进入污泥浓密槽内,在此期间二者混合均匀性好,废水中的污泥浓密沉降效果更好,废水更容易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的絮凝剂添加结构。
背景技术
磷石膏堆场渗透出的废水含有磷、氟、氨氮、COD等物质,不能直接排放于江河流域中,必须经过一系列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在固定的排污口排放。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在浓密槽内沉降分离,为了提升澄清效果,经常需要添加部分絮凝剂辅助沉降。传统的方法是将絮凝剂通过管道直接加入浓密槽内,絮凝剂和废水在浓密槽内自行混合,并沉降,这种方式往往导致絮凝剂和废水得不到充分混合,且因停留时间短,导致浓密槽浑浊、沉降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的絮凝剂添加结构,该结构可使废水和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更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水处理的絮凝剂添加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污泥浓密槽,该污泥浓密槽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絮凝剂均化槽,所述絮凝剂均化槽连接有N条废水管道,N为自然数,所述絮凝剂均化槽还连接有絮凝剂添加管道,所述絮凝剂均化槽的底部连接有混料下料管,该混料下料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泥浓密槽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水和絮凝剂分别通过对应的管道进入絮凝剂均化槽内,在该絮凝剂均化槽二者起到初步混合,再进一步通过混料下料管进入污泥浓密槽内,在此期间二者进一步混合均匀,从而使废水中的污泥浓密沉降效果更好,废水更容易达标排放。
作为优选:
上述污泥浓密槽内设有中心进料筒,该中心进料筒通过吊臂吊挂在其上方的所述支架上,所述混料下料管的下端伸入所述中心进料筒内,所述中心进料筒通过中心出料口与所述污泥浓密槽连通。采用此结构,混合料经中心进料筒缓冲后再进入污泥浓密槽内,有利于降低进料对污泥浓密槽底部沉降的污泥的冲击。
上述中心进料筒为上端和下端均敞口的圆筒,该圆筒的顶面位于所述污泥浓密槽内的污水液面上方,所述圆筒的底面位于所述污泥浓密槽内的污水液面的下方,所述圆筒底部的敞口构成与所述污泥浓密槽连通的中心出料口。采用此结构,废水和絮凝剂的混合料通过圆筒底部进入污泥浓密槽,有利于提升浓密沉降的效果。
上述混料下料管的下端水平弯折形成混料出料部,该混料出料部靠近所述中心进料筒的中部,所述混料出料部的出料口朝向所述中心进料筒的内壁。采用此结构,废水和絮凝剂的混合物以切向方向进入中心进料筒内,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流速,减轻对污泥浓密槽内废水的冲击,另一方面可再次提升混合效果,为后续浓密沉降提供良好条件。
上述絮凝剂均化槽的上方设有絮凝剂漏斗,所述絮凝剂添加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絮凝剂漏斗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絮凝剂漏斗的出料端伸入所述絮凝剂均化槽内。采用此结构,方便通过漏斗观察絮凝剂的加入状况,特别是在因停产造成絮凝剂堵塞时,方便疏通。
N条所述废水管道从下往上逐层平行设置,所述絮凝剂漏斗的出料端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废水管道的出料端和最上层的所述废水管道的出料端之间。采用此结构,絮凝剂的进料和废水的进料交叉,产生更好的混匀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废水和絮凝剂分别通过对应的管道进入絮凝剂均化槽内,在该絮凝剂均化槽二者起到初步混合,再进一步通过混料下料管进入中心进料筒内,在中心进料筒内二次混合后再进入污泥浓密槽内,在此期间二者混合均匀性好,废水中的污泥浓密沉降效果更好,废水更容易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0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发酵液浓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立垛和垛内箱体关联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