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锌脱除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并制酸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4502.4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6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华;郭强;邓传宏;陈向贵;许锦康;张开祺;石礼;张石飞;欧源;徐兴;丁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科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C01B17/56;C01B17/50;C01B17/74;C25B1/00;C25C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脱除 冶炼 烟气 二氧化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化锌脱除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并制酸的装置,装置包括第一除尘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净化塔;第一除尘脱硫塔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高能湍流洗涤段、一级除雾除尘器、气液双向分流装置、高能湍流一吸段;第二脱硫净化塔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高能湍流二吸段、二级除雾除尘器、气液双向分流装置、高能洗涤器、高能湍流水洗段和三级除雾除尘器。本实用新型可以完全契合铅锌企业生产工艺,以铅锌冶炼系统中间产物为脱硫剂,脱硫产物可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可以解决企业的脱硫产物处置问题,又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治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锌脱除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并制酸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是破坏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重要污染物,工业生产中含硫燃料燃烧或金属矿物的焙烧过程会排放大量含SO2烟气。烟气中的 SO2排放到大气中,会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形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是环境酸化的前驱物。
目前我国采用的烟气SO2治理工艺中较成熟的有钙法(含半干法和石灰石-石膏湿法)、氨法、双碱法等。各种工艺均有其优缺点及特定行业适用性,如钙法工艺稳定,但脱硫产物石膏再利用困难,适用于大气量机组或建材行业;氨法脱硫效率高,但运行成本高,适用于化工行业或富余废氨水企业;双碱法适用于小气量机组,钠碱的损耗导致运行成本较高。各种脱硫工艺均有其特定行业适用性,铅锌冶炼行业采用适合铅锌生产工艺的烟气脱硫技术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氧化锌脱除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并制酸的装置,可以完全契合铅锌企业生产工艺,以脱硫剂为铅锌冶炼系统中间产物,脱硫产物可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可以解决企业的脱硫产物处置问题,又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氧化锌脱除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并制酸的装置,包括第一除尘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净化塔;所述第一除尘脱硫塔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高能湍流洗涤段、一级除雾除尘器、高能湍流一吸段;所述第二脱硫净化塔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高能湍流二吸段、二级除雾除尘器、高能洗涤器、高能湍流水洗段和三级除雾除尘器;所述第一除尘脱硫塔的气体入口位于所述高能湍流洗涤段的下方,其气体出口位于所述高能湍流一吸段的上方并连通于所述第二脱硫净化塔的气体入口;所述第二脱硫净化塔的气体入口位于所述高能湍流二吸段的下方,其气体出口位于所述三级除雾除尘器的上方;所述高能湍流洗涤段包括至少一层通过洗涤泵连通于一级洗涤液循环槽的喷头,所述一级洗涤液循环槽中装载有洗涤液;所述高能湍流一吸段包括至少一层通过一级吸收泵连通于一级喷淋液循环槽的喷头,所述一级喷淋液循环槽中装载有喷淋液;所述高能湍流二吸段包括至少一层通过二级吸收泵连通于二级喷淋液循环槽的喷头,所述二级喷淋液循环槽中装载有喷淋液;所述高能湍流水洗段包括至少一层通过净化泵连通于水洗循环槽的喷头,所述水洗循环槽中装载有清水。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洗涤液循环槽设于所述第一除尘脱硫塔内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高能湍流一吸段和一级除雾除尘器之间设有第一气液双向分流装置,所述第一气液双向分流装置连通于所述一级喷淋液循环槽的液体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喷淋液循环槽设于所述第二脱硫净化塔内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高能洗涤器和二级除雾除尘器之间设有第二气液双向分流装置,所述第二气液双向分流装置连通于所述水洗循环槽的液体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高能湍流洗涤段、高能湍流一吸段、高能湍流二吸段和高能湍流水洗段的喷淋断面液体覆盖率不小于300%。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洗涤液循环槽和二级喷淋液循环槽分别设有侧搅拌器,所述一级喷淋液循环槽中设有双层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科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科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4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通风柜
- 下一篇:一种体育比赛计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