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灌肠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29804.2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2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学林 |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冈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2 | 代理人: | 刘刚 |
| 地址: | 5641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灌肠 | ||
一种多功能灌肠器,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外筒为透明状,由短筒和长筒组成,二者之间由螺纹连接;长筒上部开有灌肠液进口,下部开有排泄物出口;内筒的首端呈半圆弧形的凸体,尾端设置有把手;在靠近首端位置的内筒的圆筒体面上开有一凹槽,其内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使粪便及灌肠液经管腔内排出,达到清洗灌肠的要求;进入肛管直肠的深度由灌肠液进口固定;只需一次进入肛管,多次抽拉把手,即能将排泄物排出,从而达到清洗灌肠和行肛门直肠镜检查的要求,不会损伤肛门、直肠,不会多次摩擦患者肛管,减少病人的痛苦,病人接受程度及认可度高,促进医患和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灌肠器,属于医用器具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灌肠器有多种, 有的结构复杂, 操作繁琐, 价格昂贵; 有的结构虽然简单, 但是不能实现经一次灌肠即可达到清洁灌肠的要求, 这样会导致多次灌肠, 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也增加了病人的烦恼和痛苦。
现有技术无法把护士灌肠的工作及医师行肛门直肠检查的工作结合起来一起完成,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达到肛门直肠检查的目的,现有技术大多使患者往返于灌肠室、厕所、肛肠镜检查站之间,不能在一个地方完成灌肠、排便、肛肠镜检查的工作。
现有技术无法解决一个肛肠手术中的特殊问题:病人已于肛肠手术前多次灌肠,肛肠手术中,病人麻醉状态下,医师已经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铺巾等无菌操作完成后,医师发现病人肛管及直肠内仍有大量大便残留的问题。经简单清理,直肠内仍有大便残留,无法手术。现有技术条件需停止病人手术,病人出手术室,需再次灌肠,肠道清洁后,等待再次手术,造成病人、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的时间浪费;以及麻醉药物、手术铺巾、消毒液等物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下列四个技术问题:
(1)现有技术中灌肠器大多结构复杂, 操作繁琐, 价格昂贵,经一次灌肠不能达到清洁灌肠要求的技术问题;
(2)现有技术中护士灌肠的工作及医师行肛门直肠检查的工作不能结合起来一起完成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一个地方即可完成灌肠、排便、肛肠镜检查的问题;
(4)在现有的肛肠手术中,发现患者直肠内大量大便残留,无法继续手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灌肠器,由外筒1和内筒2组成;
所述外筒1为透明状, 由短筒1.1和长筒1.2组成, 二者之间由螺纹连接;
所述长筒1.2上部开有灌肠液进口1.2.1,下部开有排泄物出口1.2.2;
所述内筒2的首端呈半圆弧形的凸体2.1,尾端设置有把手2.2;在靠近首端位置的内筒2 的圆筒体面上开有一凹槽,其内设置有密封圈2.3。
所述长筒1.2一体成形。所述短筒1.1为一次性使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如需行肛门直肠镜检查的病人;便秘病人、普外科、肛肠科手术前需行灌肠操作的病人等;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
3、使用本实用新型使粪便及灌肠液经管腔内排出,使肠道内无粪便及灌肠液体残留,达到清洗灌肠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进入肛管直肠的深度由灌肠液进口固定,不会损伤直肠;
5、使用本实用新型,患者只需于床上取头高臀低斜卧位即能完成清洁灌肠及肛门直肠镜检查的工作,而无需往返于病房、厕所、肛门直肠镜检查站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学林,未经李学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9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动转换型动态加压钢板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经济材料的便于管理的展示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