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用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5939.1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3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费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玉喜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李丽丽 |
地址: | 5134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折叠 人工 晶状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设计悬吊襻可拆卸组装于改良襻人工晶状体上,所述悬吊襻的远端设计两个用于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穿聚丙烯缝线的第一圆孔,两个第一圆孔平面分别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垂直,两侧对称,非可吸收缝线缝合于睫状沟,相当于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操作简单,改变了以往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存在偏位、倾斜及缝线割裂等并发症的情况,术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保持在理想位置、避免出现人工晶体偏位、旋转等并发症,既可以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又可以用于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且组装悬吊襻后不会影响该人工晶状体的折叠植入手术,无需扩大手术切口,用折叠镊植入或者专用人工晶状体推注器植入均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人工晶状体是白内障摘除后植入眼睛里代替自身混浊晶体的精密光学部件,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能满足囊袋内植入。但下列几种情况如白内障手术中出现后囊破裂,或者患者自身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超过180度,计划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时,需要术中行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相对困难,而且不能确保人工晶体居中性,常出现术后人工晶状体移位、旋转等并发症。目前缝线固定人工晶体均以二点固定为主,不能保证术后人工晶体在理想位置,如术后常出现人工晶体偏位,带来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
而且临床上亲水丙烯酸酯材料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疏水丙烯酸酯材料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由于材料原因,襻通常比较软,不适宜应用在无囊膜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丙烯酸酯材料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可适用在无囊膜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可确保睫状沟缝合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术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保持在理想位置、使病人术后获得良好视觉的两用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包括有改良襻人工晶状体,所述改良襻人工晶状体包括有光学部和支撑部,在支撑部上设有可拆卸悬吊襻,所述悬吊襻的两端靠近端部边缘位置或者说悬吊襻的远端设有用于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穿聚丙烯缝线的第一圆孔,两个第一圆孔平面分别与光学部的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悬吊襻的远端设有第二圆孔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贯穿第二圆孔和连接孔,从而实现悬吊襻与改良襻人工晶状体之间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连接孔设置,从而保证固定件贯穿连接孔后,支撑部为光滑平面,且避免固定件与虹膜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铆钉,所述铆钉包括有钉帽和钉体,钉帽表面为圆形,所述钉帽表面设有一标识槽,所述钉体上设有凸起,所述钉帽和凸起间卡住连接孔和第二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孔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容置钉体上的凸起,凸起顺着缺口装入悬吊襻后,旋转180度使钉帽滑进支撑部的凹槽,通过观察标识槽辨别转动角度,从而确定铆钉固定连接支撑部和悬吊襻。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襻和固定件材料可以选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它眼内植入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襻为X字形,交叉点的位置厚度大于两端位置的厚度,从而防止悬吊襻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为0.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孔的直径为0.3-0.5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距光学部边缘1mm,两个连接孔间相距2mm。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襻与改良襻人工晶状体组装后的全长为13-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玉喜,未经费玉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59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治理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紧凑式激光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