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5518.9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7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文;傅国庆;杨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傣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0/30;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林捷达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交流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外缠绕有线圈,所述壳体上端内侧表面滑动安装有铁芯,所述壳体的两侧内端表面固定连有静触片,所述铁芯下端表面外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两头设弯曲头,通过在动触片两头接触端设为弯曲头结构,在闭合时弯曲头可做弹性收缩形变,在闭合冲击时可进行缓冲,闭合冲击时不易损坏,同时闭合收缩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扩张力,闭合紧密不易接触不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接触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与弹簧弹力相配合,实现触头的接通和分断的,交流接触器有两种工作状态失电状态和得电状态;
现有技术中的立式交流器,当吸引线圈通电后,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衔铁被吸合,与衔铁相连的连杆带动触头动作,使常闭触头断接触器处于得电状态,可是现有技术中,在动触头上升与静触头闭合时,第一接触时具有一定的冲击力,缓冲性能不佳,同时在长时间冲击闭合时可能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塑性形变,再次闭合时接触不良,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通过在动触片两头接触端设为弯曲头结构,在闭合时弯曲头可做弹性收缩形变,在闭合冲击时可进行缓冲,闭合冲击时不易损坏,同时闭合收缩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扩张力,闭合紧密不易接触不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外缠绕有线圈,所述壳体上端内侧表面滑动安装有铁芯,所述壳体的两侧内端表面固定连有静触片,所述铁芯下端表面外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两头设弯曲头,通过在动触片两头接触端设为弯曲头结构,在闭合时弯曲头可做弹性收缩形变,在闭合冲击时可进行缓冲,闭合冲击时不易损坏,同时闭合收缩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扩张力,闭合紧密不易接触不良。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片下端表面设触头,弯曲头处表面开设有卡合槽,在上升闭合时,动触片的弯曲头处可通过卡合槽卡接贴合在触头外,提高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片为弧形弯曲结构,向上冲击时,动触片具有一定弧度,提高支撑力,不易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铁芯的两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端内侧表面,弹簧在不通电时可对铁芯支撑,通电时铁芯向上吸附,可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片外端设有接线凸片,便于接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动触片两头接触端设为弯曲头结构,在闭合时弯曲头可做弹性收缩形变,在闭合冲击时可进行缓冲,闭合冲击时不易损坏,同时闭合收缩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扩张力,闭合紧密不易接触不良。
(2)静触片下端表面设触头,弯曲头处表面开设有卡合槽,在上升闭合时,动触片的弯曲头处可通过卡合槽卡接贴合在触头外,提高接触面积。
(3)动触片为弧形弯曲结构,向上冲击时,动触片具有一定弧度,提高支撑力,不易形变。
(4)铁芯的两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端内侧表面,弹簧在不通电时可对铁芯支撑,通电时铁芯向上吸附,可进行缓冲。
(5)静触片外端设有接线凸片,便于接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与动触片连接关系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傣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傣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5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气体分压配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龙虾养殖用放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