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0812.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7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陵;盛亮科;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H02J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邱岳阳 |
地址: | 413400 湖南省益***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源 串并联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功率直流测试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包括机箱,机箱内置有高压接触器KM1、高压接触器KM2、高压接触器KM3、大功率二极管D1、大功率二极管D2和多个铜排,机箱外置有输入正端Uin1+、输入负端Uin1‑、输入正端Uin2+、输入负端Uin2‑,输出正端Uout+、输出负端Uout‑,输入正端Uin1+通过铜排串联大功率二极管D1后连接至输出正端Uout+,输入负端Uin1‑通过铜排依次串联高压接触器KM3、高压接触器KM1后连接至输出正端Uout+,输入正端Uin2+通过铜排串联大功率二极管D2后连接至高压接触器KM3与高压接触器KM1之间的接点,输入负端Uin2‑与输出负端Uout‑通过铜排相接,并经高压接触器KM2连接至输入负端Uin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源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
背景技术
当前,在输配电领域中有许多转换器,如直流输电串并联转换器、IGBT串并联的电源等等,其中,直流输电串并联转换器主要对小输入信号进行反馈控制,无法适用于大功率直流测试;而IGBT串并联的电源主要适用于交流电源,不能应用于直流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功率直流测试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
为此,提供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包括机箱,机箱内置有高压接触器KM1、高压接触器KM2、高压接触器KM3、大功率二极管D1、大功率二极管D2和多个铜排,机箱外置有输入正端Uin1+、输入负端Uin1-、输入正端Uin2+、输入负端Uin2-,输出正端Uout+、输出负端Uout-,输入正端Uin1+通过铜排串联大功率二极管D1后连接至输出正端Uout+,输入负端Uin1-通过铜排依次串联高压接触器KM3、高压接触器KM1后连接至输出正端Uout+,输入正端Uin2+通过铜排串联大功率二极管D2后连接至高压接触器KM3与高压接触器KM1之间的接点,输入负端Uin2-与输出负端Uout-通过铜排相接,并经高压接触器KM2连接至输入负端Uin1-。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高压接触器KM1、高压接触器KM2、高压接触器 KM3的受控端相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流互感器BA1、电流互感器BA2,电流互感器 BA1串设在大功率二极管D1所在支路,电流互感器BA2串设在大功率二极管D2所在支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电压互感器BV1、电压互感器BV2,电压互感器 BV1跨接于输入正端Uin1+与输入负端Uin1-之间,电压互感器BV2跨接于输入正端Uin2+与输入负端Uin2-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大功率二极管的管身均套设有水冷流道,水冷流道具有水嘴来连接外部水管。
进一步地,每个大功率二极管所均套的水冷流道具有多个。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功率二极管作为输入连接,利用高压接触器进行串并联控制,并采用铜排进行器件连接,使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能承受大功率直流电流的传输,提升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的耐压等级,保障测试时可靠连接,具备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大容量电池、大容量充电电容、大功率电源等测试环境。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转换柜的第三视角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0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装置的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