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重力低温存储冷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8980.6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6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龙文;王海龙;潘思作;张昭;陈双涛;宋书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D13/00 | 分类号: | F25D13/0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夏琴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低温 存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尤其低于‑80℃)存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重力低温存储冷舱装置,包括制冷介质进管路、制冷介质出管路、底座、支撑换热板、外腔、绝热保温盖和前盖,制冷介质进管路用于流入制制冷介质,制冷介质出管路用于将经过换热的制制冷介质流入制冷系统,底座用于安装固定接口,支撑换热板起到支撑和换热作用,外腔起到隔热保温作用,绝热保温盖在装取冷舱物资时从冷舱取出而后装回起绝热保温作用,前盖作为冷舱舱门与外腔法兰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制冷介质进出口一体化设计、物品支撑和换热器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效率辐射和传导换热满足微重力环境下低温存储冷舱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尤其低于-80℃)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的低温存储冷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低温存储技术多基于地面环境应用,当应用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换热依靠辐射、传导和对流,特别是通过冷舱内部空气实现制冷装置与内部物品换热,但在空间微重力条件没有对流换热;2、低温存储容器通常才有杜瓦瓶结构,出口偏小,限制了存储物品的尺寸;3、空间环境要求制冷机、换热器等效率高、占用质量、体积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提供一种既能适用于微重力环境,又能适应低温存储场合的低温存储冷舱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微重力低温存储冷舱装置,包括:制冷介质进管路、制冷介质出管路、底座、支撑换热板、外腔和前盖;
所述制冷介质进管路位于制冷介质出管路内部,且制冷介质进管路与制冷介质出管路同轴;制冷介质进管路和制冷介质出管路采用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减少制冷介质进入冷舱过程的漏热;
所述底座、外腔和前盖顺次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绝热冷舱,冷舱可采用多层真空隔热技术实现绝热处理;
所述支撑换热板设置在冷舱内,所述制冷介质进管路和制冷介质出管路穿过底座后与支撑换热板连接,所述支撑换热板分别与制冷介质进管路和制冷介质出管路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微重力低温存储冷舱装置中还包括绝热保温盖,所述绝热保温盖设置在所述冷舱出口处,靠近前盖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保温盖采用具有耐低温和绝热特性的特种复合材料制成,起到绝热和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介质出管路与支撑换热板一端连接且导通,所述制冷介质进管路与支撑换热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介质进管路与支撑换热板连接的一侧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换热板采用十字型结构,支撑换热板的一端交叉焊接在制冷介质出管路上,另一端交叉焊接在制冷介质进管路上,制冷介质从制冷介质进管路流入,经过支撑换热板内部通路后汇至制冷介质出管路;制冷介质通过支撑换热板完成与冷舱内部换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换热板采用紫铜、铝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制成,紫铜、铝这种材料的导热性能优良,能够实现热交换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起到物品支撑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腔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辐射和传导形式换热,冷舱开口尺寸大适应装置多种类型物品,保温性能好,漏热量低,相同冷量能存储更多物品,非常适合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低温存储设备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制冷介质进管路,2为制冷介质出管路,3为底座,4为支撑换热板,5为外腔,6为绝热保温盖,7为前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8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鞋生产中用环保设备的模具
- 下一篇:回流缆区段预警装置用加速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