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12070.7 | 申请日: | 2019-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会军;李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1G41/00 | 分类号: | C01G4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博润嘉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2 | 代理人: | 李钊博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有机 分组 研究 中聚钨酸钠 回收 再生 系统 | ||
1.一种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W”型漏斗(1)和圆筒状的过滤器(2),在所述漏斗的中间凸处向下设置有导水管(3),所述导水管(3)口处还设置有筛网,所述过滤器包括滤筒和在所述滤筒内紧密设置的滤芯,所述滤芯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不透水层(4)、第一活性炭层(6)、阳离子交换树脂层(9)、阴离子交换树脂层(10)、第二活性炭层(11)和第二不透水层(12),相邻各滤芯层之间以玻璃棉(5)相分隔;所述第一活性炭层(6)和第二活性炭层(11)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多块隔板(7),形成“S”通道;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层(10)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层(9)分别竖向设置有螺杆(8),所述螺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3),所述螺旋叶片(13)的外边缘与滤筒内壁相抵接;所述导水管(3)通过第一不透水层与第一活性炭层相连通,所述第二不透水层内设置有出水管(14)并延伸至过滤器外,用于收集除杂后的聚钨酸钠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与滤筒内壁设有缺口,相邻的两个隔板(7)与滤筒内壁的缺口交替设置,形成“S”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在一段设有通孔,相邻的两个隔板(7)的通孔交替设置,形成“S”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13)为2~4mm钢板折叠而成,且螺旋叶片的螺旋夹角为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层(6)、阳离子交换树脂层(9)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层(10)的厚度比为3: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的目数为300~4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与滤芯之间粘连有遇水膨胀止水胶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棉(5)的厚度为2~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中聚钨酸钠的回收和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20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电气施工用工具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铝塑管的剪刀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