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6531.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4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先翠;赵烈烽;戴付建;李建军;程立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陆鑫;延慧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透镜组;所述透镜组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为第一有效部,另一侧为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为第二有效部,另一侧为第二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设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二承靠部的物侧面设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的内侧,第一环形凸台的厚度大于第二环形凸台的厚度;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顶面顶靠在第二承靠部的物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中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采用嵌合配合,可有效的增强透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化的摄像透镜不断地被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上。光学系统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镜筒内的镜片和隔片。传统的镜片间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小型化的镜头中的镜片承靠部普遍较薄,而增加承靠部的厚度必然会引起隔片位置的改变,从而导致整个光学系统发生改变。因此传统镜头中的镜片通常强度较弱,成型不佳,并且光学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片强度较高的成像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透镜组;
所述透镜组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为第一有效部,另一侧为第一承靠部;
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为第二有效部,另一侧为第二承靠部;
所述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设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二承靠部的物侧面设有第二环形凸台;
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的内侧,第一环形凸台的厚度大于第二环形凸台的厚度;
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顶面顶靠在第二承靠部的物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锥面,其内壁的锥底位于像侧,外壁的锥底位于物侧;
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内壁和外壁也均为圆锥面,其内壁的锥底位于物侧,外壁的锥底位于像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和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之间的隔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间隙e满足:0.005mm≤e≤0.04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与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的距离f满足:0.005mm≤f≤0.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位于镜筒最靠近物侧的两个透镜的承靠部上设有第一、第二两个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从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向着像侧延伸,第二环形凸台从第二承靠部的物侧面向着物侧延伸。并且,第一环形凸台的厚度大于第二环形凸台,且两环形凸台的内、外壁均为圆锥面。镜头组立后,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的内侧,隔片位于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与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之间。增加的两个环形凸台使得两枚透镜形成嵌合,可以提高透镜的强度,还有利于单镜片的成型,并且不会改变隔片原有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第一环形凸台与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间隙e满足:0.005mm≤e≤0.047mm,这一尺寸范围小于隔片厚度可防止隔片钻入到两环形凸台之间的间隙内,并能对隔片径向尺寸进行限位。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与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的距离f满足:0.005mm≤f≤0.02mm,这一尺寸范围可以对隔片轴向尺寸进行限位。如上述设置的镜头在组立后两环形凸台并不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降低对透镜在两环形凸台位尺寸的高精度要求,降低模具和检测的成本,同时有利于镜片成型,还可以保证两透镜之间不会发生过定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65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前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DCS系统的热电偶输入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