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隧道沉降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5123.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9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范占超;陈琳;娄源澎;杜浩鸣;薛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占超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范增哲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隧道 沉降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铁隧道沉降加固装置,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嵌入软土地基内,加固单元包括分别位于隧道两侧的竖直设置的立柱,两个立柱底部之间连接有向下凸的弧形支撑部,弧形支撑部的上部固定支撑在隧道弧形底部,弧形支撑部的底部下方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柱,支撑柱所在轴线均沿弧形支撑部的直径方向延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固单元,且加固单元的上部分为倒立的拱门状,能够对隧道进行吊装固定,加固单元的下部分为发散状的支撑柱,能够对软土地基的沉降偏移进行有效的自适应支撑或自适应抵消软土地基的沉降力,从而保证了隧道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了地铁的顺利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隧道沉降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交通方式的主流,地铁穿越的地下空间延伸到各种软弱地层,且可能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
由于地铁列车反复载荷作用,不同路段地质情况的变化,不同结构物之间的过渡连接,不同路段地基处理方式的差异,软弱地层的固结沉降时间特性及其结构性,以及地下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地铁隧道运营期容易逐步产生差异沉降等病害,地铁衬砌极可能由此发生弯曲破坏、弯曲张拉、挤压剪切、纵向断裂等灾害问题,对地铁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提高地铁衬砌的强度,同时控制地铁隧道穿越软弱地层的沉降,避免运营期地铁隧道发生差异沉降,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基的差异沉降容易对地铁隧道产生影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沉降加固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地铁隧道沉降加固装置,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嵌入软土地基内
加固单元包括分别位于隧道两侧的竖直设置的立柱,两个立柱底部之间连接有向下凸的弧形支撑部,弧形支撑部的上部固定支撑在隧道弧形底部,弧形支撑部的底部下方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柱,支撑柱所在轴线均沿弧形支撑部的直径方向延伸。
所述支撑柱为径向尺寸由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圆锥体。
所述圆锥体的底部为向下凸起的弧形。
所述支撑柱为三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弧形支撑部的最底部且呈竖直设置,另外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弧形支撑部最底部的两侧。
所述立柱、弧形支撑部和支撑柱均为钢筋混凝土灌桩。
所述立柱、弧形支撑部和支撑柱为一体结构。
所述弧形支撑部5通过钢筋螺钉固定在隧道底部。
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固单元,且加固单元的上部分为倒立的拱门状,能够对隧道进行吊装固定,加固单元的下部分为发散状的支撑柱,能够对软土地基的沉降偏移进行有效的自适应支撑或自适应抵消软土地基的沉降力,从而保证了隧道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了地铁的顺利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地面,2、软土地基,3、隧道,4、立柱,5、弧形支撑部,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地铁隧道沉降加固装置,包括沿隧道3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嵌入软土地基2内,隧道3位于软土地基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占超,未经范占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5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式电网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涡轮机减震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