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4763.8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8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强;王观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振杰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亮饰条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连接结构,包括玻璃包边和装设于所述玻璃包边顶部的亮饰条,所述亮饰条装设于所述玻璃包边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底部无封口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装设于所述亮饰条下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装设于所述玻璃包边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的位置,以使第一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侧壁开设有复数个通孔,以使打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胶体通过所述通孔溢出而粘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亮饰条变形的风险,延长亮饰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包边与亮饰条通常采用PU胶粘结,先将亮饰条的粘结面与包边的粘结面涂底涂,等待底涂干燥后,将PU胶涂覆在包边的粘结面,然后人工将亮饰条放置到包边的定位槽内,下压亮饰条,直到亮饰条接触到包边限高支撑,等待PU胶固化后,粘结完成,但由于PU胶固化过程以及完全固话后皆会发生PU胶收缩的现象,使亮饰条的粘结面在涂有PU胶的区域出现变形的情况,影响亮饰条外观,进而导致亮饰条和包边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以及会影响亮饰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连接结构,减小胶体与亮饰条的粘接面积,降低亮饰条变形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底部有开口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装设于待连接的亮饰条下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装设于待连接的玻璃包边顶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侧壁开设有复数个通孔;
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型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待连接的玻璃包边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硬质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槽型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罩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质为碳素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亮饰条和玻璃包边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当胶体较少时,能够完全阻止胶体与亮饰条接触,当胶体较多时,亦能起到减少胶体与亮饰条的接触棉结,同时减少胶体与包边接触的面积,达到降低亮饰条表面变形的风险;在第二连接部侧壁开设通孔,使被打入第二连接部内的胶体,能够通过通孔溢出而留至第一连接部表面,增加胶体在第一连接部的表面的覆盖面积,起到提高粘接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取代胶体直接与亮饰条接触的方式,从而降低亮饰条表面变形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玻璃包边与亮饰条的结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待连接的玻璃包边;
2、待连接的亮饰条;
3、第一连接部;
4、第二连接部;41、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47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臭地漏
- 下一篇:一种化学试剂保温盛放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