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2853.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2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愿;郭梦蕊;洪聪聪;黄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脉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2 | 分类号: | B65G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戴仕琴;刘湘舟 |
地址: | 221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控制 自动 维生素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包括传送带、计算机控制电动机模块、托辊、支腿和维生素检测仪器,所述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还包括试管放置盒,所述传送带内侧设有若干用于传动的二号传动齿,所述托辊外侧设有若干用于传动的一号传动齿,所述一号传动齿和二号传动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利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将需要检测的样本自动送至检测仪器旁,装有待测样本的试管放置到传送带上设有的专门用于存放试管的试管放置盒,且试管放置盒能够与传送带实现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同时计算机自动控制将需要检测的样本自动送至检测仪器旁的设计,在需要对维生素样本进行大量检测的时候就省去了不少的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
背景技术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其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分析和评价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以及人体内维生素的含量将对指导人群科学摄取维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维生素检测设备没有设置可以计算机控制的送样机构,这样就需要检测人员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这样一来就会减低检测的工作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包括传送带、计算机控制电动机模块、托辊、支腿和维生素检测仪器,所述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还包括试管放置盒,所述传送带内侧设有若干用于传动的二号传动齿,所述托辊外侧设有若干用于传动的一号传动齿,所述一号传动齿和所述二号传动齿均为矩形板,所述托辊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内侧使得所述一号传动齿和所述二号传动齿相扣合,所述计算机控制电动机模块包括计算机处理器、伺服电动机和操作面板且三者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托辊端侧与所述伺服电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计算机控制电动机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腿,所述支腿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托辊顶部设有若干螺纹柱,所述试管放置盒为一个圆柱管,所述试管放置盒内部设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将试管放置盒内部分为两个空间,所述中间板上侧为用于放置试管的放置腔,所述试管可插入到所述放置腔内,所述中间板下侧为内螺纹腔,所述内螺纹腔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腔与所述螺纹柱适配使得所述螺纹柱能够与所述内螺纹腔实现相互旋紧,所述维生素检测仪器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一侧,用于检测传送带传送来的维生素检测样本。
进一步地,所述托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传送带内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和所述底板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与所述放置腔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利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将需要检测的样本自动送至检测仪器旁,装有待测样本的试管放置到传送带上设有的专门用于存放试管的试管放置盒,且试管放置盒能够与传送带实现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便试管放置盒的更换,同时计算机自动控制将需要检测的样本自动送至检测仪器旁的设计,在需要对维生素样本进行大量检测的时候就省去了不少的人力,从而提高了检测人员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的传送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的试管放置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控制自动送样维生素检测仪的螺纹柱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脉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脉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2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