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插头、受电座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79908.7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6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徐威;穆晓鹏;黄飞;张成森;徐正阳;苗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0;H01R13/502;H01R13/629;B60L53/1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曹艳芳 |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插头 受电座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插头、受电座及汽车,所述充电插头为圆柱型插头,所述圆柱型插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圆柱型插头周向间隔设置的嵌装槽,在多个所述嵌装槽内对应嵌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元件,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朝向嵌装槽槽口的侧面均低于所述嵌装槽的槽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结构在插接过程中容易受到摩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辆的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插头、受电座及汽车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充电结构主要包括有公头和母头,公头对应设在车体上,母头可对应设置在充电桩上,在进行充电时,通过将公头插装到母头与母头触导通后接实行充电功能,然而,在插装过程中会导致公头的导电元件受到母头的磨损,最终导致整个充电结构稳定性差。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充电导电结构在插接过程中容易受到摩损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充电插头,其在与受电座插接时,降低了导电结构受到的磨损,进而提高了充电插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所述充电插头为圆柱型插头,所述圆柱型插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圆柱型插头周向间隔设置的嵌装槽,在多个所述嵌装槽内对应嵌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元件,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朝向嵌装槽槽口的侧面均低于所述嵌装槽的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矩形导电片。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型插头一端形成有沿圆柱型插头周向设置的导向面。
一种受电座,其内部形成有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插头适配的插装腔,在所述受电座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二导电元件,当所述充电插头插装到所述受电座内时,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导电元件弹片,在所述受电座上设有插装孔,所述导电元件弹片穿过所述插装孔延伸到所述插装腔内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弹簧触指。
进一步的,所述受电座包括有插座本体和与插座本体连接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实现对充电插头插装中的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为导向筒,其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装腔连通,所述导向筒的筒径沿所述充电插头的插装方向从外到内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受电座为绝缘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受电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充电插头,其为圆柱型插头,且在设置时在其外侧面沿周向设置的第一导电元件为嵌装在嵌装槽内部,在与插座进行插接配合时,由于第一导电元件位于嵌装槽内部,则不会对第一导电元件造成磨损,从而在保证高绝缘性的同时,避免了导电元件在插接过程中受到的摩擦,进而提高了充电插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9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小型挖掘破碎机
- 下一篇:一种进气道、发动机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