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8340.7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9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胡从川;韦古强;何子睿;刘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能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陈变花 |
地址: |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 理论 空气 能量 交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包括能导热和透过水蒸气的流体隔板,所述流体隔板由多个端部垂直连接的板体组成,呈连续的锯齿状,且平行设置多个。在所述流体隔板的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为间隔开口固定结构。流体隔板内部的相邻两个流体区域为交替形成的冷流体腔和热流体腔。经过冷流体腔和热流体腔,通实现新风和回风之间显热和潜热的能量交换,可有效实现冬季排风中热量的回收,夏季排风中冷量的回收,从而降低空调设备的能耗。上述流体隔板的分割,实现了对新风和回风的隔离,减少新风和回风之间空气的交叉污染,进而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层间隔板的设置,在强化冷热流体传热传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全热能量交换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空调技术应用于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上。传统的改变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家庭采用开窗的形式来增加室内新风量,这虽可起到通风换气作用,但在冬夏季节会对室内热舒适性产生影响。也有很多家庭采用新风机组来处理引进新风,这虽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但这也增加了大量能耗。因此一种同时解决上述两种问题的空气-空气全热交换机组被用在室外新风处理流程中。全热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空调调节设备,不仅可以实现室内空气品质的提升,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新风处理能耗。
室外新风在送入室内前,均需经过空调系统进行处理,而在不同的室外气象条件下,新风处理所需要的负荷约占据空调冷热负荷的30%左右。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空气全热换热器的显热换热效率约为50%~60%,而全热换热效率则在60%~70%左右。而在夏季,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和湿度差较大,室内空气中冷量未经充分回收利用即排除室外;同样在冬季,室内外温度差较大,室内空气中的热量也未经充分回收利用则排出室外。上述两种运行工况下,现行的全热换热器未能充分回收回风中的显热和潜热,不仅会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全热换热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场协同理论对全热换热器结构进行优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包括能导热和透过水蒸气的流体隔板,所述流体隔板的外侧设置有壳体,且流体隔板在壳体内平行的设置多个,所述流体隔板呈连续的锯齿状,且隔板由多个端部垂直连接的板体组成,所述流体隔板内相邻两个流体区域之间交替形成冷流体腔和热流体腔腔,且壳体呈方便冷流体腔和热流体腔气体流通出入的网状结构。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呈正方形。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流体隔板沿着壳体的对角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相邻两个流体隔板上正对平行的两个板体呈矩形分布。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流体隔板为空气分离膜和透湿化学纤维滤纸材料复合而成的隔板。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流体隔板上下设置多层,且上下相邻两层流体隔板之间设置有分割用的层间隔板。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绝热材料的壳体。
如上所述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绝热材料为聚氨酯泡沫。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空气全热能量交换芯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鲁能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8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灾探测器的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金属加工用具有过滤结构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