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度可调节结构及下肢康复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8186.3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0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炽夫;王玉君;岳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G15/04;A61G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59 | 代理人: | 孙丽娜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度 调节 结构 下肢 康复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调节结构及下肢康复机器人,其中长度可调节结构包括固定杆、导杆、调节杆、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轴承、螺杆套、螺母和螺杆,导杆设于固定杆一端,调节杆套设在导杆外,通过螺母和螺杆的配合调节杆在导杆上可做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节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省力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康复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度可调节结构及下肢康复机器人。
背景技术
下肢康复机器人是辅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完成临床上要求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向患者和治疗师提供反馈信息的辅助康复治疗自动化设备,使患肢逐渐恢复失去的运动功能。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81526U)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可调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装置,可用于神经损伤或者肢体损伤的患者做下肢体康复训练,也可用于健康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该专利中长度可调机构结构复杂,不便于快速调节。
鉴于此,特提出此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度可调节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省力的有益效果,可快速完成长度调节,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康复机器人,患者本人或医护人员可快速完成康复机器人中大腿杆和小腿杆长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长度可调节结构,包括固定杆、导杆、调节杆、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轴承、螺杆套、螺母和螺杆,导杆设于固定杆一端,调节杆套设在导杆外,调节杆在导杆上可做往复运动,第一固定套安装于固定杆之上,第二固定套安装于调节杆之上,轴承安装于第二固定套内,螺杆套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轴承的内圈内,另一端朝向第二固定套,螺母安装在螺杆套朝向第二固定套的一端外,螺杆套内设有内螺纹,螺杆从螺杆套穿过一端安装于第二固定套,螺杆套的内螺纹和螺杆的外螺纹形成螺旋副。
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大腿杆和小腿杆,大腿杆和小腿杆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度可调节结构。
进一步,大腿杆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一块朝向底架一侧延伸的绷带板,且两块绷带板靠近底架的一侧开设有长条形的孔。
进一步,小腿杆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一块朝向底架一侧延伸的绷带板,且两块绷带板靠近底架的一侧开设有长条形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节结构,使用时旋转螺母,螺母带动螺杆旋转并做轴向运动,螺杆带动调节杆在导杆上做轴向运动,完成长度调节,在轴承的作用下使得螺母的旋转更加省力。
(2)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大腿杆和小腿杆分别用于带动患者的大腿和小腿运动,结合有益效果(1),患者本人或医护人员通过旋转螺母可快速完成大腿杆和小腿杆长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康复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左支撑板和左下肢辅助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髋关节开合的原理图;
图4为大腿杆抬起/落下的原理图;
图5为小腿杆抬起/落下的原理图;
图6为大腿杆和小腿杆优选的结构图;
图7为长度可调节结构的原理图;
图8为座椅优选的结构图;
图9为座椅俯仰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8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反应釜加料装置及聚合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