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退出等电位的电位转移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7015.2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7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威;陈丰;罗君民;王亮;王一凡;赵思宇;张兴壮;刘正军;刘亮亮;郭定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路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何筱茂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退出 电位 转移 | ||
一种便于退出等电位的电位转移棒,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内设置有两个线夹,所述线夹与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夹持部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与限位框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线夹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夹持部上,所述活动端延伸至限位框内,且与压块接触;电位转移棒包括夹持状态和退出状态,在夹持状态下,两个线夹之间的距离能够变化;在退出状态下,所述线夹的活动端与压块卡接,两个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变。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电位转移棒的夹持部,即使工作人员处于悬空状态,没有着力点,也能够快速从退出等电位,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退出等电位的电位转移棒。
背景技术
带电作业人员处于高空转移电位的过程中,为减小放电电弧对人体的影响及避免脉冲电流对屏蔽服可能造成的损伤、烧蚀,带电作业人员在电位转移时应使用电位转移棒。转移电位时,针对不同高压,人体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500kV不小于0.4m,750kV、1000kV不小于0.5m。
适用于750kV和1000kV的电位转移棒的用于夹持带电导线的夹持部通常采用下方开口。专利CN207283014U公开了一种电位转移棒,使用时夹持部的下方开口位于带电导线上方,之后向下拉动夹持部以使得夹持部内部的“人”字形线夹下拉加紧导线,这种电位转移棒在电位转移进入等电位时实用、高效。
但是,现有的夹持部结构在电位转移棒退出等电位时不易操作。这一方面由于线路本身的张力不大,例如耐张塔的跳线,另一方面是由于等电位工作人员处于悬空状态,无着力点,很难向上用力退出电位转移棒,加之等电位工作人员高强度消除缺陷后体力下降,使得带电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退出等电位的电位转移棒,其通过优化、改进现有技术的电位转移棒的夹持部,改变了传统的退出等电位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在悬空状态下退出等电位,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退出等电位的电位转移棒,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内设置有两个线夹,所述线夹与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夹持部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与限位框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线夹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夹持部上,所述活动端延伸至限位框内,且与压块接触;
电位转移棒包括夹持状态和退出状态,在夹持状态下,两个线夹之间的距离能够变化;在退出状态下,所述线夹的活动端与压块卡接,两个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变。
传统的适用于750kV和1000kV的电位转移棒在使用时,向下拉动夹持部即可使夹持部内部的“人”字形线夹下拉加紧导线,这种电位转移棒在电位转移进入等电位时实用、高效。但是,这种电位转移棒在退出等电位时不易操作。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耐张塔的跳线等带电导线其本身的张力不大,线缆较软,在线夹夹紧线缆后不易退出,并且电工处于悬空状态,没有着力点,向上用力退出电位转移棒变得困难。由此可见,现有的电位转移棒的结构以及其相应的电位转移棒退出方式不利于电工操作,且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退出等电位的电位转移棒。该电位转移棒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也包括绝缘棒、夹持部以及连接在夹持部上的等电位转移线,所述夹持部内设置有两个线夹,线夹既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对称设置的人字形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对称结构以便于夹持线缆。在部分实施例中,线夹上可以设置弧形的凹陷部,以便于在夹持状态下更好地夹持线缆。线夹与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两个线夹之间夹持有线缆时,线夹朝向夹持部挤压,弹性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当两个线夹之间没有夹持线缆时,线夹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簧钢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7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元件长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可反复粘附于手机壳上的无线充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