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克氏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41908.8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3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吕乾;陈向;赵泽宇;浦绍全;朱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攻克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攻克氏针,包括针杆、针尖;自针尖向针杆衍生的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对自攻刀刃,以该两对自攻刀刃为对称中心,在针尖的端部设置有4个斜面;其中斜面两两对称分布,且对称分布的两个斜面面积相等;每对自攻刀刃之间的凹槽构成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用于排除骨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攻克氏针,尤其对对于一些较为坚硬的骨头,尖端部分由于自设置自攻刀刃,从使本申请提供的自攻克氏针及时不加大力度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打进去,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攻克氏针。
背景技术
克氏针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其原规格一般固定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2毫米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近年来随着外固定支架的广泛应用,克氏针的最大直径逐渐曾加到4毫米,配合外固定锁钉来固定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应急较大的骨折。运用较为广泛,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坚硬的骨头,尖端部分难以打进去、加大力度也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加大了手术难度和患者的痛苦因此做如下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术时,容易打进坚硬骨头的自攻克氏针。
一种自攻克氏针,包括针杆、针尖;自针尖向针杆衍生的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对自攻刀刃,以该两对自攻刀刃为对称中心,在针尖的端部设置有4个斜面;
其中斜面两两对称分布,且对称分布的两个斜面面积相等;
每对自攻刀刃之间的凹槽构成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用于排除骨屑。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自攻克氏针,所述排屑槽的最深处是克氏针直径的1/3。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自攻克氏针,所述斜面以针尖为起点的垂直高度为0.3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自攻克氏针,所述排屑槽以针尖为起点的垂直高度为0.6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自攻克氏针,所述斜面的倾斜度为30°-60°。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自攻克氏针,克氏针的总体长度为20-40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自攻克氏针,克氏针的直径为1.5mm、1.8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5.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攻克氏针具有以下优势:
1、由于针尖设置自攻刀刃,由于其是切割刀面,可以使克氏针更加锋利能够攻破骨的双皮质耗时可大大缩短。
2、排屑槽可以将切割碎骨屑排除,减少碎骨屑被克氏针研磨后产生热量,避免骨屑灼伤激化感染后出现针道感染。
3、摩擦热量降低可以保护髓腔内细胞,免受灼伤,使其存活;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克氏针在攻破骨皮质时产生的热能可明显减少,对克氏针周围的骨质损伤、破骨、融骨科降到最低。
4、热能减少后对皮肤的灼伤能够同时降低,对后期针道口感染可大幅减少,后期针道护理可有效简化。
5、减少髓腔内碎屑残留,降低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克氏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克氏针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克氏针针杆;101-斜面上边缘;102-斜面;103-针尖;104-排屑槽;105-自攻顶部边缘;106-自攻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1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自动旋转喷涂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消防水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