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富氧除二氧化碳带余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0153.3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2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祝铃钰;高静雨;陶坚;章渊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3/16;F24F3/147;F24F13/28;F24F12/00;F24F13/30;F24F11/89;F24F110/20;F24F110/70;F24F110/7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余热 回收 新风 系统 | ||
一种富氧除二氧化碳带余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包括空气混合模块(I)、过滤净化模块(II)、空压模块(III)、空气热交换模块(IV)、湿度调节模块(V)、排风模块(VI)、分流加压模块(VII)和膜分离模块(VIII);空气混合模块(I)与过滤净化模块(II)连接,过滤净化模块(II)与空压模块(III)连接,空压模块(III)和排风模块(VI)均与空气热交换模块(IV)连接,空气热交换模块(IV)分别与湿度调节模块(V)、分流加压模块连接,分流加压模块与膜分离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膜分离将室内空气富氧和除二氧化碳来稳定室内正常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回收废气余热并减少新鲜空气供风量以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与资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富氧并除去二氧化碳的带余热回收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这个高速发展和科技变革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商场、办公大楼、酒店以及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密闭式公共建筑被大量建造,这些场所一般人群密集度较高,空气流通性较差,无法及时补充新鲜空气。随着室内氧气含量不断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人们会出现胸闷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这样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为了保障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场所选择安装新风系统。新风系统主要是利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机械强力等方式将室外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同时在输送新风时对其进行过滤、杀菌、消毒、预热(预冷)、湿度交换等预处理操作,通过室内的排风机向室外排出污浊空气以保证空气的新鲜度。通常为了回收能量,室外新鲜空气与室内污浊空气经过高性能热转换器将污浊空气中部分能量有效回收后储存在储能装置中后传递给新鲜空气。
现有的普通新风系统在换气时是直接将室内的所有空气排出室外,新风供风量越大,新风负荷越高,对应新风能量损失也越大。
申请号为CN201120172274公开的一种富氧新风机,通过室外制氧机分离出来的氧气输入室内,置换出室内一部分污染空气,虽然可以减少新风供风量,但是该富氧新风机氧气浓度不可调节,呼吸浓度过高的氧气可能会造成醉氧,同时还可能存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
对于以上新风系统存在的问题,研发一种减少新鲜空气供风量同时稳定室内正常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低能耗新风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富氧除二氧化碳带余热回收的新风系统,能通过膜分离将室内空气富氧和除二氧化碳来稳定室内正常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回收废气余热并减少新鲜空气供风量以降低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氧除二氧化碳带余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包括空气混合模块(I)、过滤净化模块(II)、空压模块(III)、空气热交换模块(IV)、湿度调节模块(V)、排风模块(VI)、分流加压模块(VII)和膜分离模块(VIII);所述空气混合模块(I)与过滤净化模块(II)连接,所述过滤净化模块(II)与空压模块(III)连接,所述空压模块(III)和排风模块(VI)均与空气热交换模块(IV)连接,所述空气热交换模块(IV)分别与湿度调节模块(V)、分流加压模块(VII)连接,所述分流加压模块(VII)与膜分离模块(VIII)连接。
进一步,所述空气混合模块包括气体混合器和排气消声器,所述空气混合模块进气管道与室外、富氧空气管道、贫二氧化碳空气管道、返流空气管道相连,出口与过滤净化模块进口相连,出口处设置有排气消声器。
再进一步,所述过滤净化模块包括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与空气净化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出口与空压模块进口相连。通过空气过滤器将空气中的灰尘、纤维初步过滤,再通过空气净化器将空气中的甲醛、PM2.5、二氧化硫等高效除去,使空气保持纯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0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向弹性偏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纺织加工的集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