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0882.0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4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捷;程志杨;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5/08 | 分类号: | B01D65/08;B01D65/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反渗透 结垢 盐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反渗透膜壳的上壳体的向上的凹槽顶壁下表面设置有导电涂层,在导电涂层的下方设置有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和导电涂层之间为第一空腔,反渗透进水管和反渗透浓水管与第一空腔相贯通,在近向上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凸起;下壳体设置有向下的凹槽,在近向下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凹槽;圈状凸起和圈状凹槽活动连接,使反渗透膜下表面与向下的凹槽底部的上表面之间构成了第二空腔;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与第二空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进水及回水位置在线转换。通过电场效应减缓膜表面离子结晶及沉积。延长了制水周期及产水量,提高了回收率,降低了清洗频率,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产水周期提高及节水领域。具体为涉及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具有脱盐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水处理及回用,饮用水等领域。但实际工程应用中,膜污堵及结垢是限制反渗透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海水淡化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反渗透结垢及污堵表现尤为严重。而反渗透膜一旦出现结垢或污堵,就会造成产水水质及水量下降,进而会大大降低产水周期及回收率。而严重结垢或污堵的反渗透只能通过化学清洗进行恢复,这又会造成大量的化学清洗废液及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因此开发一种简便、有效、稳定、环保的手段或方法来抑制或减缓反渗透结垢及污堵,已经成为反渗透技术领域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包括反渗透膜壳23,反渗透膜壳23包括上壳体6和下壳体16,上壳体6是在上板体36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的凹槽29,向上的凹槽顶壁下表面设置有导电涂层28,在导电涂层的下方设置有反渗透膜27,反渗透膜和导电涂层之间为第一空腔30,反渗透进水管24和反渗透浓水管25在上板体内相对的位置设置并与第一空腔30相贯通,在近向上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凸起26;下壳体16是在下板体37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的凹槽32,在近向下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凹槽33;
所述圈状凸起26和圈状凹槽33活动连接,使反渗透膜下表面与向下的凹槽32底部的上表面之间构成了第二空腔31;第一出水管34和第二出水管35在下板体内相对的位置设置并与第二空腔31相贯通;还包括原水箱1,所述原水箱1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阀门2、供水泵(3)连接,连接供水泵(3)的出水口的管道分两路,一路与第二阀门4、第一压力传感器5、反渗透膜壳23的反渗透进水管24连接;反渗透浓水管25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三阀门8,第一流量计11连接后,再与浓盐水箱21连接;连接供水泵3的出水口的另一路管道与第四阀门9连接后再与第二压力传感器7的出水口连接;第二阀门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五阀门10,连接后与第一流量计11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34依次连接第六阀门17、第二流量计19后与产水箱20连接;第二出水管35依次连接第七阀门18与第二流量计19的进水口连接;导电涂层28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源开关14、第二电源开关15连接后再与直流电源13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5、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一流量计11、第二流量计19分别通过导线与参数显示器2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进水及回水位置在线转换。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可操作性。
2、本实用新型在常规反渗透基础上增加了低压直流电压,其外接电源为直流电源(13),其电压范围为:10V—24V。可以通过电场效应大大减缓膜表面的离子结晶及沉积。
3、本实用新型可以两侧交替改变进出水方向,大大延长了制水周期及产水量,整体提高了回收率。
4、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清洗频率,减少了清洗废液的产生,提高了环保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0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雾化装置及其超声雾化器
- 下一篇:一种HDPE排水管喷涂用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