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耳滚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3668.2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8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王培为;许瑞;王易玮;徐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汇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H01M2/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耳滚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耳滚压装置,包括滚压组件和与所述滚压组件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滚压组件包括若干个支撑板和若干个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下端的滚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支撑板匹配的卡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滚轮对极耳进行整平,摩擦力小,避免了极耳出现损伤或残留杂质的情况,最后所得到的极耳的平整度也较高,对于边角均可以起到进行整平的效果,而电木板的敲打无法保证边边角角的平整度;另外,本装置可以支持多个滚轮同时运动,相比于常规的只能单个对极耳进行整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耳滚压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电芯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势,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通过动力电池提供能量,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则是通过导电连接件将若干单电芯串联或并联而成。
一般地,电池模组上的若干极耳需要通过进行整平,而传统极耳滚压整平的方式是人工戴上手套后,手工操作,利用电木板直接敲打,把极耳砸平在汇流排上面。但就目前的手工操作过程中来说,仍存在如下问题:(1)用电木板直接敲打,容易造成极耳损伤且容易残留杂质,影响焊接效果;(2) 每次只能整平一个极耳,效率低下;(3)使用自动化设备,自动滚压整平极耳,成本高,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太现实。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滚压装置,解决了目前手工操作不方便、极耳整平效果不好、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本装置进行整平,得到的极耳平整亦不会造成极耳损伤或残留杂质,且工作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耳滚压装置,包括滚压组件和与所述滚压组件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滚压组件包括若干个支撑板和若干个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下端的滚轮,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支撑板匹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极耳整平的滚压装置,通过设置滚轮的回来移动帮助折弯后的极耳恢复整平状态,使得极耳尽量平整的贴合在汇流排上,保证后续的焊接效果。相比于常规的利用电木板进行敲打的方式,利用滚轮的滚压不仅使得极耳更加平整,而且滚动的摩擦力小也更加的光滑不会损坏极耳或者残留杂质。本装置中设置有若干个与支撑板匹配的卡槽,即是可以用于放置若干个支撑板,也即是可以有若干个滚轮可以同时工作,不仅方便了滚压组件的拆卸,同时大大提高了极耳被整平的效率;另外,本装置的滚轮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由于不同电池模组中的极耳的相对位置存在差异,而通过调节滚轮的位置可以适应不同模组的极耳滚压,适用于工业化的大批量应用。解决了目前手工操作不方便、极耳整平效果不好、效率低下的问题。
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通过设置把手可以更加方便人工操作,辅助其进行极耳整平的工作。所述把手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设计,适应绝大部分操作者的使用习惯进行设计,通过手部给予的推力带动整个滚压的装置的移动,而把手的手握部分同样是考虑了操作者的手部舒适度,使得把手的设计可以帮助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调节组件的上部和/或侧部。可在调节组件的上部设置孔槽,通过螺丝进行锁定把手,此把手可设置为一个,也可以并列设置两个或者多个,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对此进行设计即可,这里不再赘述。当将把手设置在侧部时,即是通过侧部推动滚压装置的移动,从而达到极耳整平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把手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组件相对的两侧部。左右两边均设置把手,即是相当于调节组件被夹持与两个把手之间,可以提高整个极耳滚压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人工的手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汇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汇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3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