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能互补集装箱式可移动充电桩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0664.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9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鸣;郭甲生;冯毅;唐喜庆;唐继旭;刘伟;马伟;章爱娟;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51;B60L53/50;B60L53/5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互补 集装 箱式 移动 充电 供电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集装箱式可移动充电桩供电系统,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开设燃气输入接口、光伏电力输入接口、市政电力输入接口、充电桩电力输出接口和燃气放散口,集装箱内设有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储能电池、双向变流器和配电控制柜,集装箱外设有配合使用的充电桩;燃气输入接口与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连通,燃气放散口与燃气输入管道连通,光伏电力输入接口与配电控制柜电连接,市政电力输入接口与配电控制柜电连接,充电桩电力输出接口与配电控制柜电连接;双向变流器的一端与储能电池电连接,双向变流器的另一端与配电控制柜电连接,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与配电控制柜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建设成本,增加电力产能,灵活性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供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能互补集装箱式可移动充电桩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8855458 U公开了一种室内可移动式充电桩及系统,通过将充电桩悬挂在室内顶部滑轨上,有效的利用了上部空间,减少了对室内地面空间的占用,不再局限于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车位上设置充电桩,有效的解决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混停所带来的充电桩闲置与新能源车无法充电的矛盾,同时将充电桩悬空设置,也防止了车辆误撞和婴幼儿误触的安全隐患。
目前常规的充电桩通常安装在汽车停车位后部,通过电缆从市政电网获取电力来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常规充电桩的电压通常为220V单相电,相对市政电网(10kV)来说属于低压电,需要变压器进行降压才能使用,而变压器属于重要的变配电设备,其电力负荷容量是额定的,其能够提供的最大供电能力是有限的。
单个充电桩都有额定充电功率,当单个充电桩的功率或者多个充电桩的总功率大于变压器所能提供的最大供电能力时,为保证变压器的安全,避免变压器超负荷运行发生故障及火灾,就会对充电桩的安装进行种种限制,造成无法安装充电桩或者无法足量安装充电桩的问题,进而不能满足社会对充电桩的需求。
由于变压器的额定电力负荷容量由市政电网统一调配,如果要对其进行变更,则需要花费的时间、人工、资金等成本将是非常巨大的。与这些成本相比,充电桩可取得的收益就显得十分微薄。因此若为了满足充电桩的用电需求而对变压器进行增容,则十分的不切实际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能互补集装箱式可移动充电桩供电系统,使用该充电桩供电系统后,减少充电桩供电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金投入,增加电力产能,根据充电桩的需求匹配供电容量,避免冗余,减少浪费,电力输出能够根据不同时刻进行电力削峰填谷的举措,大大降低工业用电成本,灵活性更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多能互补集装箱式可移动充电桩供电系统,包括集装箱,所述集装箱上开设燃气输入接口、光伏电力输入接口、市政电力输入接口、充电桩电力输出接口和燃气放散口,所述集装箱内设有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储能电池、双向变流器和配电控制柜,所述集装箱外设有配合使用的若干充电桩;
所述燃气输入接口通过燃气输入管道与所述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连接,所述燃气放散口通过燃气放散管道与所述燃气输入管道连通,所述光伏电力输入接口通过光伏电力输入电缆与所述配电控制柜电连接,所述市政电力输入接口通过市政电力输入电缆与所述配电控制柜电连接,所述充电桩电力输出接口通过充电桩电力输出电缆与所述配电控制柜电连接;
所述双向变流器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池双向电连接,所述双向变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配电控制柜双向电连接,所述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供电电力输出电缆与所述配电控制柜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燃气输入接口在所述集装箱的外侧端连接有外部燃气输入管道,所述外部燃气输入管道连接有燃气供给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0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控温性固化炉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