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热泵烘干气流优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3279.6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5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梦欣;张廷;黄志洋;刘迎文;杨鹏;李红军;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栋智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烘干 气流 优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污泥烘干领域的污泥热泵烘干气流优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凝结水收集装置、送风设备、热泵系统、风循环系统及污泥处理设备;热泵系统负责热风的供应并将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集流至凝结水收集装置,热空气经送风设备导入烘干房,对传送链带上的污泥进行烘干,形成的湿空气经上部出风口回流至热泵系统;送风机出流热风流经下层链带后风速衰减,因此,传送链带上层污泥烘干气流流速较下层低,而上层污泥含水率较下层高,含水率和风速不匹配,烘干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于上下层传送链带中间设置导流隔板组件,使上层烘干气流增速,增强上层高含水率污泥的传质效果,由此,通过优化烘干气流系统,显著提升污泥烘干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产量不断提高,在处理上述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泥这一副产物。2018年中国污泥总产量为5665万吨,GEPResearch预期到2020年中国污泥总产量将达到6177万吨,预计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左右。污泥组分复杂,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机质可利用成分,有毒有害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及病原菌,且污泥含水量高,易腐化致恶臭。为实现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需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
热泵烘干技术具有高能效的特点,且热泵系统可靠性高,在污泥烘干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烘房内部供风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传送网带式烘干模式下污泥烘干过程中含水率逐渐降低,而实际送风未考虑传送网带上下层污泥含水率的差异,单纯靠增加热泵功率不能有效提升烘干效率。因此,需设计一种基于梯级送风理念的热泵烘干气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热泵烘干气流优化系统,符合梯级送风原则,实现污泥含水率与风速的匹配,增强传热传质效果,降低污泥烘干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泥热泵烘干气流优化系统,包括凝结水收集装置、送风设备、热泵系统、风循环系统及污泥处理设备;
所述凝结水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热泵系统(1)外部的凝结水管(15)、水罐(16),凝结水收集装置用以收集热泵系统内热交换后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送风设备包括设置在烘房(17)底部的送风机(3)和电机(4),送风设备用以将热泵系统(1)产生的热空气吹入烘房内;
所述热泵系统(1)用以产生热空气,同时还可接受烘房(17)产生的湿空气,对其进行冷凝处理,并且实现烘房(17)内空气循环;
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道(2)、污泥出口侧挡风板(5)、导流隔板组件(9)、左侧挡风板(14)、出风口(12)、出风管道(13),风循环系统用以实现烘房(17)与热泵系统(1)之间实现空气循环,所述进风管道(2)连接热泵系统(1)出风口与送风机(3),所述污泥出口侧挡风板(5)、左侧挡风板(14)用以实现烘房(17)内热空气导向,所述导流隔板组件(9)用以控制污泥处理设备之间空气的流速,所述出风口(12)、出风管道(13)用以连接烘房(17)与热泵系统(1)进风口;
所述污泥处理设备包括进泥口(10)、传送链带(8)、链带侧挡板(7)、出泥口挡板(6),污泥处理设备用以输送污泥,使得污泥与热空气充分接触,实现烘干,所述传送链带(8)设置在烘房(17)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传送链带(8)设置有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左侧挡风板(14)设置在上层传送连带(8)出料端旁,左侧挡风板(14)在起到热空气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污泥由上层传送连带(8)转移至下层传送连带(8)时导向的作用,所述污泥出口侧挡风板(5)设置在下层传送连带(8)出料端下方、出泥口挡板(6)旁,污泥出口侧挡风板(5)在起到热空气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污泥排出导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3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合透镜和透镜单元
- 下一篇:一种防静电PCBA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