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3168.5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4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恺;郭伟;贾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马倩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合材料 圆筒 表面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的处理装置,装置包括上下端面分别形成上、下安装槽的本体,其侧壁设置档胶部和刮胶部,档胶部上端面形成导流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缠绕方法、不损伤表面纤维的复合材料圆筒表面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圆筒表面质量,能有效解决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纤维起毛、断纱、起泡等表面缺陷,表面处理作业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复合材料凭借自身的优越性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钢、铁的地位,而复合材料的优越性是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和条件息息相关的。表面处理是复合材料圆筒成型的关键环节。纤维铺层为单一的环向缠绕,可以使用大张力缠绕。在湿法缠绕过程中,后缠绕上去的纤维会挤压之前的纤维层,迫使内层的树脂在缠绕过程中就不断渗出。同时,由于各层均为环向缠绕,在缠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刮胶装置进行逐层除胶,使得缠绕后残存树脂并不多。
新型复合材料圆筒则完全不同,由于复合材料圆筒的中间层是小角度螺旋缠绕,这种缠绕无法有效的施加缠绕张力,同时螺旋缠绕时的缠绕角很小,也无法进行自动除胶。因此圆筒在缠绕结束后其复合材料层内部所富集的残存树脂要远多于纯环向缠绕,后续表面处理时更不易清除干净。
现用的复合材料圆筒表面处理方式为PET材质刮胶片弯曲成弧形与复合材料圆筒接触,圆筒旋转同时刮胶片沿圆筒轴向水平运动刮除表面析出胶液,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存在几点问题:(1)PET材质比较柔软,弯曲后与圆筒接触面不好控制,刮胶力度不好控制。(2)PET材质刮胶片裁切面比较锋利,容易造成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纤维起毛、断纱。(3)层间气泡不能排出,造成固化过程中圆筒表面形成气泡。(4)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复合材料圆筒表面处理过程中刮胶力度不好控制、圆筒外表面纤维起毛、断纱情况、圆筒表面起泡、表面处理作业成本高等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的处理装置,包括长方型本体,本体上下端面分别形成上、下安装槽,本体的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档胶部和刮胶部,档胶部上端面形成导流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安装槽为通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安装槽对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档胶部和刮胶部设置于本体与上、下安装槽槽壁平行的侧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档胶部纵截面为梯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档胶部上下端面均为斜面,上下端面镜像对称设置,且上端面由本体连接侧向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刮胶部的纵截面为三角形,底边所在面与本体连接,两斜边所在面通过圆弧形刮胶条过渡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槽为通槽,且开槽方向与上、下安装槽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的处理装置,适用于多种缠绕方法、不损伤表面纤维的复合材料圆筒表面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圆筒表面质量,能有效解决复合材料圆筒表面纤维起毛、断纱、起泡等表面缺陷,表面处理作业成本高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3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碰伤幼儿重症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粘锅的不锈钢炒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