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度板生产过程中的施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6274.0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8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董国伟;董保宁;张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新博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1/02 | 分类号: | B27N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765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板 生产过程 中的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度板生产过程中的施胶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缓存罐、计量罐、第一泵、均质槽、高压泵和施胶管,所述缓存罐通过进料管与储料罐连通,所述施胶管上开设有若干施胶孔。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存罐、计量罐、第一泵、均质槽、高压泵,以及施胶管的设置实现机械代替人工施胶,有效的节省人力;通过伸缩杆的设置,便于调节缓存罐和计量罐的相对位置;通过电动推杆的设置,便于调节施胶管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到施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密度板生产过程中的施胶系统。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木材便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从原木到人们生产生活中所用到的木材为原料的成品,需要经过若干复杂的生产步骤,在密度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胶料将若干碎屑木料黏合在一起,然而在施胶的过程中,不仅浪费人力,而且胶容易凝固或形成颗粒状的胶粒,使胶不容易涂抹在木板上,从而不利于施胶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度板生产过程中的施胶系统,使机械代替人工,有效的节省人力,同时也解决了胶容易凝固或形成颗粒状的胶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密度板生产过程中的施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缓存罐、计量罐、第一泵、均质槽、高压泵和施胶管,所述缓存罐通过进料管与储料罐连通,所述施胶管上开设有若干施胶孔。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放置于储料罐中的胶通过进料管进入缓存罐中,然后胶料再进入计量罐中,经计量罐称量后的胶料再通过第一泵进入均质槽内进行均质搅拌,均质搅拌完的胶料通过高压泵输送到施胶板内,并通过施胶孔喷洒出去,喷洒的胶料黏合飘散在空中的碎屑木料,将碎屑木料黏合在一起,以实现自动的胶料喷涂,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效果。
通过缓存罐的设置,使胶料形成存料,在使用时可以先使用存料,在使用存料的同时再将储存罐中的胶料供给到缓存罐中,使生产能够持续的进行;通过计量罐的设置,可以精确把控胶料的使用量,避免胶料使用过多或过少,在成木板胶料浪费或木板之间粘结不良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泵的设置,便于将胶料输送到均质槽内;通过均质槽的设置,便于将胶粒打碎开;通过高压泵的设置,可以将胶料快速持续的供给给施胶管,避免胶料无法持续供料而造成喷涂不均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缓存罐内设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本优选方案通过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的设置,使胶料边加热边搅拌,使胶料不易凝固。
作为优选,所述缓存罐与计量罐之间的第一管道、计量罐与第一泵之间的第二管道、第一泵与均质槽之间的第三管道、均质槽与高压泵之间的第四管道,以及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本优化方案通过电磁阀的设置,可以控制胶料的进出,便于控制每一步胶料的进给过程;同时当缓存罐、计量罐、第一泵、均质槽、高压泵或施胶管需要检修或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断进料和/或出料,以便及时维修。
作为优选,所述缓存罐位于计量罐的上方,所述缓存罐的出料口位于缓存罐底面上,所述计量罐的进料口位于计量罐的顶面上。本优选方案的设置,在电磁阀打开时,使缓存罐中的胶料可以通过重力流入计量罐中,减少了泵的使用。
作为优选,本优选方案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横向延伸的伸缩杆,伸缩杆远离外壳的一端固接在缓存罐的外壳上。本优选方案通过伸缩杆将缓存罐固定在外壳内,同时伸缩杆的设置以便调节缓存罐位置,使缓存罐的出料口正对计量罐的入料口,使胶料更快的进入计量罐中,减少胶料在运送过程中的时间,加快胶料的运送。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且设有拉门。本优选方案的设置,起到保护缓存罐、计量罐、第一泵、均质槽、高压泵的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施胶管通过伸缩管与管道连通,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伸出端与施胶管顶端连接的两个电动推杆,两电动推杆关于施胶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本优化方案可以使施胶管上下移动,便于胶料在不同高度的喷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新博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日照新博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6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底盘管对穿孔同心度检具
- 下一篇:桩基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