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粉末探针的荧光检测笔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4603.8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5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董江雪;李慧;苏明;申世刚;安苗;范亚杰;高舒;王超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0710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粉末 探针 荧光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粉末探针的荧光检测笔,包括笔体,在笔体内设有分隔板将笔体分为上容腔与下容腔,在分隔板上开有连通口,连通口由设置于上容腔内的第一开关控制其开启或关闭,在下容腔内设置有卷包芯,在卷包芯端部插有笔头,笔头从下容腔端部伸出,在上容腔内设置有两个储样管,储样管的上端伸出上容腔且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帽,储样管的下端由第二开关控制其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分别储存探针粉末及其溶剂,在使用时即时配置所需浓度的探针溶液,保证了探针溶液的可靠性,不会出现因为时间过长导致失效的问题,使用方便,拓宽了粉末探针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于粉末探针的荧光检测笔。
背景技术
由于在高浓度下荧光探针的自吸现象会导致荧光自猝灭,因此荧光探针通常在浓度较低的稀溶液中对目标物进行检测,但很多荧光探针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荧光性质不稳定,在短时间(几个小时)内即可能出现荧光完全猝灭的现象,尤其对于一些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簇,该类荧光探针通常需要以粉末形式或高浓度的溶液状态进行保存。而目前的荧光检测笔多以探针溶液直接注入卷包芯内,由于溶液状态的探针荧光性质只能保持较短的时间,因此此类荧光检测笔使用时需在检测笔外配好溶液再注入笔体内,且配置好的荧光探针溶液放置时间不宜太长。若能设计一款能够分别携带探针粉末及其溶剂的荧光检测笔,在使用时即时配制所需浓度的探针溶液,不仅可以为检测带来方便,还能拓宽粉末类探针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粉末探针的荧光检测笔,以解决现有荧光探针不易保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用于粉末探针的荧光检测笔,包括笔体,在所述笔体内设有分隔板将笔体分为上容腔与下容腔,在所述分隔板上开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由设置于所述上容腔内的第一开关控制其开启或关闭,在所述下容腔内设置有卷包芯,在所述卷包芯端部插有笔头,所述笔头从所述下容腔端部伸出,在所述上容腔内设置有两个储样管,所述储样管的上端伸出所述上容腔且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帽,所述储样管的下端由第二开关控制其开启或关闭。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储样管的上端的螺旋帽,所述螺旋帽上下贯通且在所述螺旋帽内固定有直杆,在所述直杆的下端设有封盘,所述直杆伸到所述储样管的下端,旋转所述螺旋帽控制所述封盘将所述储样管的下端口闭合与开启,所述封帽设置于所述螺旋帽的顶部。
所述第一开关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上容腔内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上端从所述储样管的上端伸出,所述螺旋杆的下端伸到所述上容腔的下端,在所述螺旋杆的下端设置有封板,旋转所述螺旋杆控制所述封板上下移动从而使封板将所述连通口开启或关闭。
所述封盘与所述封板都为平面的橡胶盘。
所述笔体的下端为可拆卸的锥形管,所述笔头从所述锥形管内穿出。
还包括笔盖,所述笔盖扣在所述笔体的下端。
在所述储样管的管壁上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将笔体分为上容腔与下容腔,下容器内设置有卷包芯以及插在卷包芯上的笔头,上容腔内设有两个储样管,分别用于盛装探针粉末和溶剂。在使用时先确保封板将分隔板上的连通口密封,并且封盘将储样管的下端口密封,然后打开封帽,在其中一个储样管内添加一定量的探针粉末,在另一个储样管内添加相对应的溶剂。当需要使用探针溶液进行检测时,打开盛有粉末的储样管的下端口,向上容腔内加入一定量的探针粉末后关闭该储样管的下端口,然后打开另一个储样管的下端口,使溶剂进入到上容腔内后关闭该储样管的下端口。摇动笔体,使上容腔内的探针粉末与溶剂充分接触,使粉末溶解从而得到探针溶液。然后打开分隔板上的连通口,使探针溶液进入到下容腔,且探针溶液导入至卷包芯内,当探针溶液将笔头浸湿后,即可进行荧光检测。使用完毕后可以更换卷包芯和笔头,并且清洗储样管以及笔体内腔,晾干后再次加入探针粉末以及溶剂以备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4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下夹送辊辊系顶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渔网编织机裁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