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线组件及红外探测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8117.7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6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禹;刘纪洲;许静;张倩;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6;H01R12/71;H01R4/02;G01J5/02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田卫平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组件 红外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引线组件及红外探测器组件,引线组件包括:多个适于拼接成环形的引线部件,每个引线部件包括多个端子和基板,多个端子设于基板上,基板上设有多个与端子对应的连接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组件,通过将多个端子集中设置于基板上,便于端子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装配,有效避免了多个端子单个装配时效率低、装配困难不便的问题,由此,可以通过引线组件方便地实现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装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组件及红外探测器。
背景技术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对外接口采用插针形式进行输出,插针数量有38针、41针、51针、54针、64针和72针等多种封装形式。随着器件小型化的要求,41针封装形式被广泛应用。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对外信号通过41根插针进行输出,41芯引线环用于连接41根插针至印制电路板,进而完成后续的信号处理。
相关技术中,互连方式采用41根独立端子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焊接时无法保每一根端子与印制电路板过孔(焊盘)的位置,即无法保证41根独立端子之间的相对位置;采用焊接有41根独立端子的印制电路板在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容易对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插针(以下简称探测器插针)造成损坏,使其弯曲甚至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红外探测器与印制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便利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引线组件及红外探测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组件,包括:多个适于拼接成环形的引线部件,每个所述引线部件包括多个端子和基板,多个所述端子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端子对应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组件,通过将多个端子集中设置于基板上,便于端子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装配,有效避免了多个端子单个装配时效率低、装配困难不便的问题,由此,可以通过引线组件方便地实现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线部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引线部件和第二引线部件,所述第一引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引线部件均被构造为半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引线部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21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为模拟信号端子和/或数字信号端子;
所述第二引线部件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20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为模拟信号端子和/或数字信号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外径的取值范围均满足:31.7mm至31.9mm,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内径的取值范围均满足:25.3mm至25.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21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预设圆上,所述第一预设圆的半径的尺寸范围满足:28.55mm至28.65mm;
20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预设圆上,所述第二预设圆的半径的尺寸范围满足:28.55mm至28.6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部,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均沿所述第一基板的径向方向延伸,每隔两根所述模拟信号端子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凸起部;
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起部,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均沿所述第二基板的径向方向延伸,每隔两根所述数字信号端子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的取值范围均满足:0.4mm至0.6mm,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均满足:0.4mm至0.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8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药系统
- 下一篇:血尿样本的留取和比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