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盒雕立体壁画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3022.6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6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学勇 |
主分类号: | B44C3/00 | 分类号: | B44C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庄沙丽;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壁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盒雕立体壁画,其包括安装盒、画框盒及立体画面盒,所述安装盒、画框盒及立体画面盒均由纸板制成,立体画面盒由一张印有图案的纸板裁切、压叠而成,立体画面盒包括矩形画芯和分别连在画芯四个边上的侧边,每个侧边与画芯交接处均设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一折痕,每个侧边中部均设有向画面外折叠的第二折痕,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平行,四个侧边的相对的两个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插入耳,插入耳用于向内折叠并插入到相邻侧边沿第二折痕折叠后的内部,四个侧边折叠后构成立体画面盒的外框,立体画面盒的外框固定在画框盒内,所述画芯上设有两条第一切割线、两条第二切割线、两条第三切割线,每组切割线之间有形成立体图案的折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雕立体壁画,属于工艺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立体壁画大多为雕刻壁画、手绘油画、立体材料粘贴画(羽毛贴画、贝壳贴画、麦秆贴画等)。由于雕刻壁画载体是石或者木,比较笨重,不易于携带;而手绘油画、立体材料粘贴画由于需要装裱画框,而画框有玻璃镜框,所以也存在重量大、不易携带的缺点。另外,现有技术的这些立体壁画,加工工艺复杂,大部分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因此存在加工效率低,不能大规模批量生产,人工成本高,售价高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还有一种纸盒画,一般由安装盒、画框盒、印有平面画的画面盒和带有透明膜的保护框组成,画框盒嵌套在安装盒内,平面的画面盒再嵌入到画框盒中,保护框的侧面插入画框盒和画面盒之间,虽然这种纸盒画是由纸盒和透明膜制成,整体重量轻,但是由于其画面盒上印制的图案为平面,不能满足立体观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雕立体壁画,以解决现有的纸盒画不能实现立体观赏的效果,以及现有技术立体壁画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盒雕立体壁画,其包括安装盒、画框盒及立体画面盒,所述安装盒、画框盒及立体画面盒均由纸板制成,所述安装盒包括矩形盒底和一体连接在盒底上的四个侧面,所述画框盒为有底的框式结构,画框盒包括矩形外框、矩形内框和矩形底,外框和内框之间通过外表面具有装饰花纹的矩形上框连接在一起,画框盒的外框贴紧在安装盒的内壁面上,画框盒矩形底与矩形外框固定连接,所述立体画面盒由一张印有图案的纸板裁切、压叠而成,立体画面盒包括矩形画芯和分别连在画芯四个边上的侧边,每个侧边与画芯交接处均设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一折痕,每个侧边中部均设有向画面外折叠的第二折痕,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平行,四个侧边的相对的两个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插入耳,插入耳用于向内折叠并插入到相邻侧边沿第二折痕折叠后的内部,四个侧边折叠后构成立体画面盒的外框,立体画面盒的外框固定在画框盒内,所述画芯上设有两条第一切割线,第一切割线的一端位于画芯上、另一端位于外框底部侧边的第一折痕上或者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之间的位置处,两条第一切割线位于画芯上的端部之间具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三折痕,第三折痕下方具有第四折痕,第一、二折痕的间距与第三、四折痕的间距相等;画芯上设有两条第二切割线,第二切割线的上端位于第三折痕上方、下端位于第三折痕和第四折痕之间,两条第二切割线上端具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五折痕、下端具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六折痕,两条第二切割线之间的画面上位于第五折痕和第六折痕之间具有向画面外折叠的第七折痕,第五、第四折痕的间距与第六、第七折痕的间距相等;画芯上设有两条第三切割线,第三切割线的上端位于第五折痕上方、下端位于第五和第七折痕之间,两条第三切割线的上端之间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八折痕、下端之间有向画面内折叠的第九折痕,两条第三切割线之间位于第八折痕的下方设有第十折痕,第八、第十折痕的间距与第五、第九折痕的间距相等。
所述画框盒内还设有无底的衬盒,衬盒由矩形外框、矩形内框和矩形顶面框构成,矩形外框、矩形内框分别一体连接在矩形顶面框的内外两侧,矩形顶面框上有装饰图案,衬盒矩形外框的外壁面贴紧在画框盒矩形内框的内壁面上,立体画面盒外框的外壁面贴紧在衬盒矩形内框的内壁面上。
所述立体画面盒的纸盒厚度为1至3.5cm。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切割线均为啤切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学勇,未经李学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3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设备降噪的隔声软帘
- 下一篇: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