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体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的主体平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1729.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5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基建;王和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36 | 分类号: | B29C51/36;B29C51/34;B29C51/10;B29C51/04;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孙永刚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体 冰箱 内胆 真空成型 模具 主体 平移 机构 | ||
一种用于连体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的主体平移机构,成型模具主要由冷藏机构、冷冻机构、底座及底板组成,底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下方,冷藏机构固连在底座上方一侧,冷冻机构在另一侧与底座之间滑动连接,在冷藏机构四周及冷冻机构内侧周边的底座上还固设有固定铜条,冷冻机构外侧设有升降铜条,主体平移机构包括水平移动的冷冻机构以及设置在冷冻机构右侧的升降铜条组件,冷冻机构通过水平移动组件沿远离或靠近冷藏机构的方向自动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升降铜条上下自动滑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连体真空成型的产品合格率,以及降低成型板材厚度,特别是满足了各种形状连体内胆真空成型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体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用于连体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的主体平移机构,属于真空(吸附)成型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冰箱按门结构可分为两门、三门、四门、多门及对开门等类型,每个门内部由不同箱内胆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密闭的区域,每个区域之间用发泡料填充,起到隔热和保温作用,每个区域内温度可以不同,用于储存不同的食材。考虑到板材的吸附成型时的工艺性,大多数冰箱产品在设计时每个箱内胆都被设计成一个独立的零件,不同内胆之间通过不同的横梁和竖梁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发泡,生成发泡箱体。
国内部分家电企业从降低产品成本方面考虑,曾经做过下面尝试:将冷藏、冷冻箱内胆设计成一个连体零件,免去冷藏、冷冻箱内胆之间连接梁,由于两个内腔之间距离较小,约70毫米左右,在吸附模具成型时,两个内腔之间板材拉伸比太大,板材在两个内腔之间壁厚很薄<0.6毫米(冰箱内胆产品最薄处要求≥0.6毫米),甚至经常拉裂,导致产品报废,在增加成型板材厚度情况下,产品厚薄差异太大,效果也不好,最终还是改为以前的两个零件。吸附成型模具尽管仍是一模两腔(冷藏+冷冻),但在设计模具时,可增加两个模腔之间距离,减小了两个模腔之间板材在成型时的拉伸比,方便成型。
目前,国内冰箱企业有部分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其中有一类型产品:大冷藏+小冷冻冰箱,这类冰箱国外采购要求是冷藏和冷冻是连体内胆,不允许分体。这类冰箱特点如下:1.小冷冻小,一般高度≤400毫米,深度在500毫米左右;2.在冷藏和小冷冻之间距离小,40≤两胆间距离≤70毫米。
针对这种类型的冰箱产品,目前国内外真空成型模具有如下缺点:
1.国内真空成型模具没有太好的解决冷藏与冷冻内胆之间材料拉伸比大方法,主要方法是增加成型板材的厚度,来保证内胆最薄厚度≥0.6毫米。目前成型板材最薄厚度5毫米,合格率只有80%左右。
2.欧美模具企业通过控制吸附成型时冷藏、冷冻模腔的不同温度,来提高产品合格率,这样每台吸附成型设备需要有两台以上模温机来保证,目前成型板材最薄厚度4.5毫米,合格率只有95%左右。
3.针对以两点,最近三年,国内开发一种可摆动的主体机构连体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目前成型板材最薄厚度4.0毫米,合格率99%左右。
然而,上述第三种可摆动的主体机构相关技术,目前只能针对冷冻主体比较小,主体外形相对简单,不能有滑块机构及大的抽芯机构等相对较复杂的冷冻内胆,主要原因是这种较复杂的冷冻内胆机构较多,整体重量较重,惯性大,如果用这种摆动机构,机构的可靠性较差,满足不了批量生产。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够提高连体真空成型的产品合格率,降低成型板材厚度的真空成型模具,满足各种形状连体内胆真空成型,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体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的主体平移机构,不仅能够提高连体真空成型的产品合格率,降低成型板材厚度,同时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连体内胆真空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17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防断裂的复合型铝管
- 下一篇:高效率自动护磁圈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