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道疏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1476.1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应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8 | 分类号: | B01D53/4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43240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道 疏水 收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道疏水收集系统,属于电厂尾气脱硫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烟道疏水收集系统包括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和集水地坑,烟道疏水管插入所述收集水封箱的液面以下,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集水地坑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集水地坑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底部,所述集水地坑的顶部与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底部平齐,解决了现有的烟道疏水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以及管道腐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电厂尾气脱硫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硫净烟道疏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烟气经原烟道进入吸收塔内,与喷淋层浆液逆向接触并发生脱硫反应,脱硫后的烟气通过塔顶除雾器除雾,经由烟道排入烟囱。烟气中含有大量饱和状态的液滴,而除雾器无法将其完全排除,剩余的液滴在烟道和烟囱中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析出水分,形成烟道疏水,烟道疏水反流至烟道、吸收塔或烟囱底部。
脱硫吸收塔进出口的烟道疏水口布置在吸收塔进口和出口烟道非金属膨胀节处,与烟囱冷凝水汇集到一根母管后排入吸收塔,由于疏水中夹杂灰、石膏,且一部分疏水管水平布置以及弯头和三通较多,易造成疏水淤积堵塞。另一方面,因烟道疏水pH值为2.5左右呈酸性,长期疏水和烟气腐蚀管道易造成泄漏,且管道大部分处于高空造成检修困难,疏水管出口在吸收塔内,日常巡检无法观察疏水是否畅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烟道疏水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以及管道腐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道疏水收集系统,取消了水平管道,减少了三通弯头的数量,防止疏水残留在管道内,杜绝了疏水对管道的堵塞和腐蚀。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烟道疏水收集系统,包括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和集水地坑,烟道疏水管插入所述收集水封箱的液面以下,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集水地坑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集水地坑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底部,所述集水地坑的顶部与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底部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管道和水箱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管道采用碳钢制成,所述管道的内壁设置有衬胶;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采用碳钢制成,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内壁内贴玻璃鳞片。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为正方体结构,所述正方体结构的烟道疏水收集水封箱的尺寸为1500mm×1500mm×1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200mm,所述第二连接孔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道疏水收集系统,将烟道疏水管垂直通向至收集水封箱的液面以下,所述水封箱将烟气封在水里,同时烟道疏水排至收集水封箱内,随着所述收集水封箱的液面的升高,水封箱内的水分通过第一管道溢流至集水地坑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道疏水收集系统中取消了水平管道,减少了三通弯头的数量,杜绝了疏水残留在管道内,且疏水管出口位于疏水收集水封箱液面以下形成水封,杜绝了烟气泄漏。方便运行和检修人员日常巡检疏水是否畅通,防止疏水在烟道或管道内堵塞,如发现疏水管道堵塞可以进行反冲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道疏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应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能应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1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掌控自身平衡的监测感应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ZR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