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的锚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1273.4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9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凡;余建江;熊罡月;廖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性能 混凝土 加固 锚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的锚固结构,包括原混凝土柱以及与所述原混凝土柱粘结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混凝土柱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在原混凝土柱上呈纵向分布设置,单个所述加强筋上填充有粘结剂以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原混凝土柱之间的粘结强度。本实用新型加强筋外壳与实心柱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外壳上设置有与间隙相连通的螺纹部,螺纹部上设置有微孔,从外壳的通孔向加强筋的间隙内注满粘结剂,加强筋内的液体通过若干微孔流出以提高加强筋螺纹侧面的粘结强度,能够显著提高原混凝土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柱之间的粘结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固结构领域,具体涉及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的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大多为在混凝土柱上粘结有超高性能混凝土,为了增加原混凝土柱与超高性能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普遍的做法是在原混凝土柱的表面植入钢筋,通过钢筋以提高原混凝土柱与超高性能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但是这种常规做法存在以下缺陷,钢筋的表面有螺纹,螺纹侧面的粘结性较差,因此植入钢筋或者其他类似钢筋的加强筋能够提高原混凝土柱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待改进以进一步提高两者粘结强度的空间。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的锚固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的锚固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的锚固结构,包括原混凝土柱以及与所述原混凝土柱粘结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所述原混凝土柱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在原混凝土柱上呈纵向分布设置,单个所述加强筋上填充有粘结剂以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原混凝土柱之间的粘结强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包括柱体和外壳,所述柱体为实心结构,所述柱体与外壳之间设置有间隙用于填充粘结剂。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加强筋的间隙相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螺纹部上设置有若干微孔,间隙内的粘结剂通过若干微孔流出涂覆在螺纹部的侧面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呈锥形状,加强筋一锥子端插入原混凝土柱的深度为60-80mm,加强筋另一锥子端插入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深度为30-50mm。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多个加强筋沿原混凝土柱纵向布置的间距为12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加强筋外壳与实心柱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外壳上设置有与间隙相连通的螺纹部,螺纹部上设置有微孔,从外壳的通孔向加强筋的间隙内注满粘结剂,加强筋内的液体通过若干微孔流出以提高加强筋螺纹侧面的粘结强度,能够显著提高原混凝土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柱之间的粘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上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上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原混凝土柱;2、超高性能混凝土;3、加强筋;31、柱体;32、外壳;321、通孔;33、间隙;34、螺纹部;341、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12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