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3587.1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0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亮;胡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畅玖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06 | 分类号: | F27B9/06;F27B9/26;F27B9/30;F27B9/3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41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感应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加热炉本体的中部横向开设有过料孔,过料孔内设置有导轨机构,导轨机构包括支架和导板,支架竖直设置在过料孔的内部,支架的底端与过料孔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板固定安装在支架的顶端,导板的顶端还间隔设置有滚珠。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中频感应加热炉内部的导轨易被磨损、导轨的使用寿命短、安全系数低等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小导轨机构的磨损、提高导轨机构的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炉。
背景技术
中频感应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20K 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这种涡流同样具有中频电流的一些性质,即,金属自身的自由电子在有电阻的金属体里流动要产生热量,从而完成对工件的加热。
在轴承套圈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对金属棒料进行加热,以便进行后续的切割、镦粗等操作。现有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中部设置有供工件行进的过料孔,在过料孔内设置有导轨,导轨一般由平行设置的两根金属冷却管构成,冷却管内通入循环冷却水,工件在冷却管上行进,行进的过程中工件会将大量的热量传递到导轨上,冷却水用于对这部分的热量进行冷却,防止导轨受热损坏,但是,当工件在导轨上行进时,工件会与导轨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金属冷却管构成的导轨易被磨损而破裂,因此,导轨的使用寿命短,同时导轨被磨损破裂后冷却水易泄露出来,造成中频感应加热炉短路,引发危险事故。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炉,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小导轨机构的磨损、提高导轨机构的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中频感应加热炉内部的导轨易被磨损、导轨的使用寿命短、安全系数低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小导轨机构的磨损、提高导轨机构的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加热炉本体的中部横向开设有过料孔,过料孔内设置有导轨机构,导轨机构包括支架和导板,支架竖直设置在过料孔的内部,支架的底端与过料孔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板固定安装在支架的顶端,导板的顶端还间隔设置有滚珠。
进一步的,为了对导板进行更好的支撑,支架包括支柱和托块,托块固定安装在支柱的顶端,支柱的底端与过料孔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板固定安装在托块的顶端。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导板,托块与导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对导板进行更好的支撑,提高导轨机构的结构强度,支架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进一步的,为了对工件进行更好支撑,使工件更好的在导板上行进,托块与导板均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为了对工件进行更好的支撑,同时对工件进行更好的限位,托块与导板均呈“V”形,托块与导板均设置成“V”型后,当工件的直径发生变化时,工件可以很好的限位在“V”型腔内,不会左右晃动,从而使工件在导板上行进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和导板对工件进行支撑,并且在导板的顶端间隔设置有滚珠,工件可以更好的在导板上行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金属冷却管的导轨设计,工件与导轨机构之间磨损小,导轨机构的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同时工件与导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工件受热更加均匀;
(2):本实用新型中托块与导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导板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导板安装更加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畅玖轴承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畅玖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3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