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内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92023.2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9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东;王从科;郝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00 | 分类号: | F16B7/00;F16F15/08;A47C19/22;E06C1/04;E06C7/4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任利军 |
地址: | 4523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内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杆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是与方管型材端部内侧相匹配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限位部为板体结构,所述限位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离的一侧;爬梯安装后在上床板框架及下床板框架的侧面不会存在凸起,所以在人们上下爬梯的过程中不会被凸起磕碰安全性好;在装配爬梯时不用再使用螺栓,只需要简单的插装即可完成安装,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层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内连接件。
背景技术
双层床已经普使用于住宿环境中(比如学生宿舍、单位宿舍等),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床,如图1所示,具有上床板框架10、下床板框架20及爬梯30,爬梯30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床板框架10、下床板框架20的同一侧面。
这种安装方式在生产及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有以下缺陷:首先,爬梯的两端部在上床板框架、下床板框架的侧面形成凸起,上下爬梯的过程中容易被爬梯的端部磕碰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其次,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先分别按照尺寸在上床板框架、下床板框架及爬梯上开孔,再安装螺栓进行固定,安装工艺较为复杂,其开孔时尺寸人工测量,容易产生误差,当误差较大时,会进一步的增加安装的难度;其次,在使用的过程中螺栓固定容易松动,需要经常对螺栓进行加固。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管内连接件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好,连接稳固,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管内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管内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管体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是与方管型材端部内侧相匹配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限位部为板体结构,所述限位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离的一侧。
所述限位部是与方管型材端面形状及面积均相同的板体结构,所述限位部居中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体中空结构或棱柱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居中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部的侧面。
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套装在第二连接部的外侧。
所述缓冲垫为回字形橡胶板体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止回块,所述止回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自由端及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倒角。
所述第二连接部有锥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的端部面积小于其另一端的端部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爬梯安装后在上床板框架及下床板框架的侧面不会存在凸起,所以在人们上下爬梯的过程中不会被凸起磕碰安全性好;
(2)在装配爬梯时不用再使用螺栓,只需要简单的插装即可完成安装,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
(3)爬梯通过管内连接件卡装在上床板框架与下床板框架之间,连接稳固,只要上床板框架及下床板框架不发生松动,爬梯就不会松动,减少后期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爬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92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