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松弹性垫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80308.4 | 申请日: | 2019-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2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戴荣伟;杨闯营;赵振海;刘朝辉;郝敬云;李秋铭;诸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强达不锈钢标准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B39/24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垫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松弹性垫圈,包括圈体、内槽、弹力板、摩擦板、连接板、伸缩结构和内圈,圈体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部设有弹力板,弹力板与圈体之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防松弹性垫圈,转动螺母,将螺母向圈体方向靠近,螺母对摩擦板进行挤压,弹力板从弯曲状态变直,使摩擦板进入到内槽的内部,使连接板与伸缩板相接触,伸缩板带动伸缩柱向伸缩套内部运动,使连接板受到第一弹簧回弹作用力,第一弹簧回弹作用力与弹力板的回弹作用力增大摩擦板与螺母之间的摩擦,螺母同时对活动柱进行下压,第二弹簧发生回弹带动活动柱对螺母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防止连接件与螺母之间发生松动,提高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松弹性垫圈。
背景技术
垫圈是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环,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弹簧垫圈的弹簧的基本作用是再螺母拧紧之后给螺母一个力,增大螺母和螺栓之间的摩擦力。弹簧垫圈在一般机械产品的承力和非承力结构中应用广泛,其特点是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适用于装拆频繁的部位,但现有的弹簧垫圈的防松能力很低,容易使螺母从连接件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弹性垫圈,能够有效的防止连接件与螺母之间发生松动,提高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松弹性垫圈,包括圈体、内槽、弹力板、摩擦板、连接板、伸缩结构和内圈,所述圈体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设有弹力板,所述弹力板与圈体之间相连接,所述弹力板远离圈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远离弹力板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摩擦板的一端设有伸缩结构,所述圈体的内侧设有内圈;
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伸缩腔、伸缩套、伸缩柱、伸缩板和第一弹簧,所述伸缩腔的内部设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固定安装在圈体上,所述伸缩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伸缩柱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圈体上。
优选的,所述内圈包括内圈本体、橡胶垫、内腔、内座、活动板、第二弹簧和活动柱,所述内圈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内圈本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座,所述内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内圈本体上,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柱。
优选的,所述摩擦板的内部开设有摩擦槽。
优选的,所述伸缩板位于伸缩腔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防松弹性垫圈,通过将圈体套在连接件与螺母之间,使橡胶垫贴紧连接件,对连接件进行保护,转动螺母,将螺母向圈体方向靠近,螺母在与摩擦板相接触时,螺母对摩擦板进行挤压,弹力板从弯曲状态变直,使摩擦板进入到内槽的内部,同时连接板也从弯曲状态变直,使连接板与伸缩板相接触,连接板带动伸缩板发生运动,伸缩板带动伸缩柱向伸缩套内部运动,第一弹簧发生压缩,使连接板受到第一弹簧回弹作用力,第一弹簧回弹作用力与弹力板的回弹作用力增大摩擦板与螺母之间的摩擦,防止螺母发生松动,螺母同时对活动柱进行下压,活动柱通过活动板对内座内的第二弹簧进行下压,第二弹簧发生回弹带动活动柱对螺母进行挤压,防止螺母发生松动,能够有效的防止连接件与螺母之间发生松动,提高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圈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强达不锈钢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强达不锈钢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0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