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式电压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6163.0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5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钟;王作强;文月华;宁小兵;郭武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恒业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H01F27/22;H01F27/10;H01F27/16;H01F27/4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王哲 |
地址: | 317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式电压变压器,包括箱体、变压器芯组和安装基座,变压器芯组固定于所述安装基座上;还包括降温系统和风冷系统,风冷系统包括第一风机、进风管和除湿器;安装基座的内部设有多个安装腔且每个安装腔的上端排风孔均与一个变压器芯的下端正对;每个安装腔均设有一个第一风机和除湿器,第一风机的排风端与排风孔正对且除湿器安装于排风孔和第一风机的排风端之间;降温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外置冷却机构;每个安装腔中的第一风机和除湿器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有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与外置冷却机构连通。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变压器芯组的降温效果,减小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提高安全等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电压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电压变压器。
背景技术
干式变压器广泛用于局部照明、高层建筑、机场,码头CNC机械设备等场所。干式变压器与油浸式变压器明显的区别是,其指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
干式变压器的减温较为关键,良好的散热系统能保证干式变压器的不断安全性运作,让干式变压器显现出来大量的功效和优点。目前的干式变压器常规的冷却方式分为自然空气冷却(AN)和强迫空气冷却(AF)。其中强迫空气冷却式仅是通过风机对变压器芯组进行吹风降温,如果提高降温效果只能通过提高风力的方式,而且降温效果不明显。当变压器芯组全功率运行时,上述冷却方式均存在热量发散不及时,无法发挥干式变压器最佳性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式电压变压器,以提高变压器芯组的降温效果,减小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提高安全等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式电压变压器,包括箱体、变压器芯组和安装基座,所述变压器芯组固定于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箱体将变压器芯组和安装基座罩住;
还包括降温系统和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第一风机、进风管和除湿器;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设有多个安装腔且每个安装腔的上端排风孔均与一个变压器芯的下端正对;每个所述安装腔均设有一个第一风机和除湿器,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端与排风孔正对且除湿器安装于排风孔和第一风机的排风端之间,以及第一风机的进风端通过进风管连通至箱体外部;
所述降温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外置冷却机构;每个安装腔中的第一风机和除湿器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有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与外置冷却机构连通,通过外置冷却机构将冷却液流经每个第一热交换器从而对流经第一风机的空气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变压器芯组工作时,风冷系统工作,即第一风机启动,通过强迫空气冷却方式进行降温。当变压器芯组温度继续上升且超过设定温度后,降温系统工作,通过外置冷却机构循环输送冷却液至第一热交换器中,使流经第一风机的空气冷却,从而大大提高了降温效果,实现快速降温,保证变压器芯组能持续全功率运行,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干式变压器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外置冷却机构包括机壳、水泵、第二热交换器和水箱;所述水箱和第二热交换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下部和上部,所述水泵安装于水箱内且水泵、第二热交换器、所有的第一热交换器和水箱依次连通进而形成水循环。
优选地,所述外置冷却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壳的第二风机,所述机壳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二风机和第二热交换器位于两个通风孔之间且第二风机的排风端与第二热交换器相对。
第二风机对第二热交换器进行风冷,降低其内部的冷却液的温度,低温的冷却液流经第一热交换器,在安装腔内吸热后再回流至水箱中,冷却液通过水泵再进入第二热交换器进行冷却,从而形成水循环冷却。外置冷却机构冷却效果好,降温速度快,保证了变压器芯组正常工作。
优选地,所述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恒业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华夏恒业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6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总线协议转换及数据采集系统
- 下一篇:汽车空调管路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