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氨酯半硬泡发泡预混装置和发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4648.6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1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陆伟;朱建军;张金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彩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K7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向亚兰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半硬泡 发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半硬泡发泡预混装置及发泡装置,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容器、搅拌装置,以及分别与预混容器连通的第一料进料管、第二料进料管和第三料进料管,预混容器具有放料口,第三料进料管包括与预混容器连通的第一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的弧形管以及与弧形管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沿水平方向延伸,预混装置还包括与弧形管连通的第三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的吹气机构,第三管道从左向右向上延伸,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35‑50°;以及包含上述预混装置的发泡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混料均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含有催化剂的原料残留在管道中出现滴料现象进而导致的泡沫穿孔或者局部泡沫偏硬现象,产品质量得以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氨酯发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半硬泡发泡预混装置和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主流的聚氨酯半硬泡发泡主要采用高压发泡机,其虽然能够较好地实现混料均匀,泡沫泡孔结构稳定均匀,质量好,然而这种方法资金投入量大,占地空间大,仅仅适用于大型企业,连续化生产,不适合小企业使用。现在的小企业一般采用搅拌机配备无底洞的方式来发泡 ,但是这种方法采用的搅拌机预混装置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搅拌器分散盘尺寸计算不准确,进而导致泡沫混合不均匀;2、人工加料会出现投料量不精准的现象;3、一般只有两组分(A料(多元醇+催化剂+其他辅助料)、B料(异氰酸酯)),无法控制反应速度,造成泡沫得材率低等;4、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存在原料(含有催化剂)滴落滴料,进而可能导致穿孔或者局部泡沫偏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半硬泡发泡预混装置,其能够实现混料均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含有催化剂的原料残留在管道中出现滴料现象进而导致的泡沫穿孔或者局部泡沫偏硬现象,产品质量得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预混装置的聚氨酯半硬泡发泡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氨酯半硬泡发泡预混装置,所述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容器、部分位于所述预混容器内且用于搅拌预混物料的搅拌装置,所述预混容器具有放料口,所述预混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预混容器连通的第一料进料管、第二料进料管和第三料进料管,所述第三料进料管包括与所述预混容器连通的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弧形管以及与所述弧形管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预混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弧形管连通的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吹气机构,所述第三管道从左向右向上延伸,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35-5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料进料管、所述第二料进料管可以分别导入A料(异氰酸酯)、B料(多元醇+其他辅助料)中不同的一种,即第一料进料管进A料且第二料进料管进B料,或,第一料进料管进B料且第二料进料管进A料;第三料进料管进催化剂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40-48°。更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43-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弧形管、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交汇连通于一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弧形管拱起的部位向上拱起,有利于所述吹气机构吹扫管道内的催化剂原料并导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料进料管和所述第二料进料管的中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第一料进料管、所述第二料进料管分别包括与所述预混容器连通的直管、与所述直管连通的横管以及与所述横管连通的U型管,所述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便于自动控制进料量,确保按照配方自动化精准进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彩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惠彩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4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结构外挂防护架组合机构
- 下一篇:车身骨架用焊接螺栓的输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