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机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9565.8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8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宁波龙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机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机。离心机用密封结构,包括离心机的机罩、主轴,机罩和主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机罩上固定连接有呈环状的第一环状体,第一环状体的内侧开有至少两道呈环状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口朝内;主轴上连接有呈环状的第二环状体,第二环状体的外侧设有呈环状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环形凸起插入对应环形凹槽内,并可绕轴向转动;以第一环状体、第二环状体作为机罩和主轴之间的密封结构。本专利通过第一环状体、第二环状体取代四氟密封圈,无易熔化部件,可避免四氟密封圈因摩擦发热而熔化,导致间隙更大,密封效果更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离心机。
背景技术
卧螺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机械,主要由主电机、副电机、差速器、螺旋体、转鼓、机罩、机座、减震器、主轴承座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物料经进料管、螺旋出料口进入转鼓。在主电机驱动下转鼓高速旋转,在巨大离心力作用下,比重较大的固相颗粒沉积在转鼓内壁上,与转鼓作相对运动的螺旋体连续运转将沉积在转鼓内壁上的固相颗粒刮下并推出排渣口,分离后的清液相经堰板开口流出转鼓,进入集液槽排出离心机。螺旋与转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由差速器来实现的。差速器的外壳与转鼓联接,输出轴与螺旋联接,输入轴与副电机轴联接。主电机带动转鼓旋转的同时也带动了差速器外壳的旋转,副电机通过联轴器的联接来控制差速器输入轴的转速。使差速器能稳定地将扭矩和转速传递给螺旋,实现了离心机对物料的连续分离。
因离心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率高、操作维护方便、密闭性好、结构紧凑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环保、选矿、船舶等行业的固-液或液-液-固分离工艺。
离心机的技术尽管很成熟,但是局部结构(特别是液相出口的主轴密封),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参照图1:
1、停机时部分液体通过四氟密封圈与主轴之间的间隙漏出,洒落至现场地面或设备表面,甚至漏液经密封支架进入轴承;
2、一旦和主轴碰擦(譬如密封间隙进入物料或者轴承损坏引起主轴中心偏移),四氟密封圈就会因摩擦发热而熔化,导致间隙更大,密封效果更差。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在正常工作中,液体因离心力的作用从转鼓溢流口出来甩离中心,几乎没有液体流向主轴中心部位;哪怕溢流口正上方的流体触及机罩(静止件)后释放离心力而下落,毕竟只有少量流体,不会越过图示四氟密封圈右侧的挡水环,所以正常工作时不会漏液。当离心机转速下降到不足以支撑液环,也就是离心力小于重力的时候,液环坍塌,瞬间大量流体如图中溢流口下侧的箭头所示方向流动,因四氟密封圈是静止固定于机罩上,与主轴存在间隙,由此流体经密封间隙流出,部分从密封支架的下侧开孔流出,部分流体直接进入轴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离心机用密封结构,从而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离心机用密封结构,包括离心机的机罩、主轴,所述机罩和所述主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上固定连接有呈环状的第一环状体,所述第一环状体的内侧开有至少两道呈环状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口朝内;
所述主轴上连接有呈环状的第二环状体,所述第二环状体的外侧设有呈环状的环形凸起;
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环形凸起插入对应环形凹槽内,并可绕轴向转动;
以所述第一环状体、所述第二环状体作为所述机罩和所述主轴之间的密封结构。
本专利通过第一环状体、第二环状体取代四氟密封圈,无易熔化部件,可避免四氟密封圈因摩擦发热而熔化,导致间隙更大,密封效果更差的问题。此外,本专利去除了原有的密封支架,可实现环形密封和轴承座的隔离,这样即使有流体溢出密封装置,也不会进入轴承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宁波龙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宁波龙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9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