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1235.4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7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斌;林仟国;程立春;陈长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24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煅烧 余热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包括热交换管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由若干热交换单元组列构成,通过构架设置在沿旋转煅烧窑筒体轴线周向外部,所述热交换单元底端设有传热介质进口,顶端设有传热介质出口;所述传热介质进口与集中下降管连通,传热介质出口与集中上升管连通;所述集中下降管上设有循环水泵,通过所述循环水泵提供的压头,热交换管组、汽包、集中上升管及集中下降管构成强制汽水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旋转煅烧窑生产过程中热能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旋转煅烧窑,俗称回转窑或旋窑,在建材、冶金、化工、环保等众多生产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回转圆筒设备对固体物料进行机械、物理或化学处理,是一种高耗能工业设备。旋转煅烧窑运行时筒体表面温度介于250~450℃,筒体表面总散热损失在10465~34324千焦(KJ)/平方米(m2)·小时(h),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鼓风机对回转窑筒体表面进行吹扫(风冷)降温,这部分热量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及有效利用,风机工作时还产生额外的电力消耗。
旋转煅烧窑生产过程中在大量的热能资源被浪费的同时也造成了周围环境的热污染。通过现代工业装备实现有效回收旋转煅烧窑筒体表面热量是旋转煅烧窑应用行业共同面临的现实课题,同时也是实现旋转煅烧窑应用行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创效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该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解决了旋转煅烧窑生产过程中热能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包括热交换管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由若干热交换单元组列构成,通过构架设置在沿旋转煅烧窑筒体轴线周向外部,所述热交换单元底端设有传热介质进口,顶端设有传热介质出口;所述传热介质进口与集中下降管连通,传热介质出口与集中上升管连通;所述集中下降管上设有循环水泵,通过所述循环水泵提供的压头,热交换管组、汽包、集中上升管及集中下降管构成强制汽水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左右对称的两组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独立与集中上升管、集中下降管建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的上、下对称的两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进口集箱、出口集箱、若干支传热面管束,传热面管束配装进口集箱、出口集箱构成圆弧状管组。
进一步地,所述上组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管束为螺旋翅片管,所述下组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管束为光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的内弧面指向旋转煅烧窑截面圆心并等距罩盖住所述旋转煅烧窑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选用变频式驱动装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旋转煅烧窑余热锅炉,通过设在旋转煅烧窑周向表面的热交换管组,降低了旋转煅烧窑筒体的壁温,减少了旋转煅烧窑周围环境的热污染,降低了旋转煅烧窑运维成本,提高了旋转煅烧窑运转效率。在节能减排创效的同时,改善了旋转煅烧窑周围环境,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交换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交换管组,2.热交换单元,3.传热介质进口,4.传热介质出口,5.集中下降管,6.集中上升管,7.循环水泵,8.汽包,9.热交换模块,10.上组圆弧状热交换器,11.下组圆弧状热交换器,12.旋转煅烧窑,13.构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12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