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垫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56814.X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6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佩勋;陈尚志;蒋方新;刘运;姚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4C5/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汇远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81 | 代理人: | 沈园园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预应力 钢绞线 垫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垫板装置,涉及预应力锚具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由所述第一侧面贯穿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通孔;一端敞口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套管,所述套管敞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以使若干钢绞线能够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套管,且每个钢绞线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穿出;锚板,所述锚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以使每个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三通孔穿出。本申请可实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群锚,并减小锚口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锚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垫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处于规模化应用阶段,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继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创新技术,其兼具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二者存在的缺点,国内的缓粘结技术在工民建领域应用最多,同时向铁路桥梁、市政、水工等领域扩展。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可显著提高我国预应力技术水平,同时可有效保证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在工民建领域,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多采用单孔锚具,但在铁路桥梁等领域,由于荷载较大,需要布置大量预应力钢绞线,此时再单孔布置预应力往往不现实,需采用群锚;但现有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由于无法使用现有的锚垫板实现有效群锚操作,而在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其他预应力筋的群锚容易产生应力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无法有效群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群锚并减少应力损失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垫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垫板装置,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由所述第一侧面贯穿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通孔;
一端敞口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套管,所述套管敞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以使若干钢绞线能够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套管,且每个钢绞线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穿出;
锚板,所述锚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以使每个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三通孔穿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设置有嵌槽,所述锚板与所述嵌槽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上,所述嵌槽的深度为3mm-5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套管上的螺旋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注胶孔,通过所述注胶孔向所述套管内注塑缓凝胶粘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沿所述套管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的预设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劲肋的一直角边侧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劲肋的另一直角边侧与所述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板、所述套管与所述加劲肋采用铸铁材料一体式浇筑成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的外侧套装有护套;套装有所述钢绞线的所述护套、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的尺寸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68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桶式提升机
- 下一篇:无浆碳纤维三维防捻转向工业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