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烟机、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51684.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6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徐丁峰;戴亚南 |
地址: | 31201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机 灶具 联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烟机、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该油烟机包括:热释模块,用于检测灶具上的至少两个炉头的温度以获得至少两个炉头的温度数据;油烟机通信模块,用于将温度数据或在温度数据达到干烧条件时生成的干烧指令发送到灶具,干烧条件是至少两个炉头中任一炉头的温度数据超过温度阈值和/或至少两个炉头中任一炉头的温度数据的变化率超过变化率阈值。在这种防干烧方案中,热释模块具有较大的检测范围,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安装与锅具一一对应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即可实现多个炉头的温度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烟机、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灶/液化气灶作为现代家庭中的常用灶具,常用于加热或烹饪食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在烹饪期间忘记关闭灶具,锅具内食物长时间加热,其液体熬干,出现干烧现象。若干烧持续进行,会烧焦食物造成浪费,严重时还会导致锅具温度过高,引发火灾。因此,在灶具领域,如何智能地关闭燃气开关,从而防止干烧情况的出现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提出一种防干烧装置,将防干烧功能集成到烟机上,通过非接触式测温模块确定待测物体表面的温度状态。该非接触式测温模块采用的是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红外热电堆传感器与锅具一一对应,且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中心线和锅具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即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中心位于锅具的中心的正上方。此外,非接触式测温模块的探测温度的区域面积不大于锅具底面的面积,也就是说,当锅具中没有待加热物时,探测温度的区域只能为锅具的底面范围;当锅具中有待加热物时,探测温度的区域为至少部分覆盖于锅具中的待加热物上表面和灶具未被待加热物覆盖的部分锅具底面。如此,便可避免非接触式测温模块探测到灶具之外的范围。
这种方案采用与锅具一一对应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探测待测物体表面的温度状态,传感器数量多,检测范围小,每个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只能覆盖对应锅具所在灶具之内的范围。这种方案会大大增加产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烟机、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热释模块,用于检测灶具上的至少两个炉头的温度以获得所述至少两个炉头的温度数据;油烟机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温度数据或在所述温度数据达到干烧条件时生成的干烧指令发送到所述灶具,所述干烧条件是所述至少两个炉头中任一炉头的温度数据超过所述温度阈值和/或所述至少两个炉头中任一炉头的温度数据的变化率超过所述变化率阈值。
通过油烟机上的热释模块一次性检测灶具上至少两个炉头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或干烧指令发送到灶具,便于在发生干烧时及时停止对锅具进行加热。在这种防干烧方案中,热释模块具有较大的检测范围,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安装与锅具一一对应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即可实现多个炉头的温度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示例性地,所述热释模块与所述油烟机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油烟机通信模块用于自所述热释模块接收所述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到所述灶具。
现有防干烧方案中大多数由灶具判断锅具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因此,油烟机将温度数据直接发送到灶具的方案可以更好地兼容现有的灶具,减少硬件改进成本。
示例性地,所述油烟机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热释模块和所述油烟机通信模块连接的油烟机控制装置,所述油烟机控制装置用于自所述热释模块接收所述温度数据,并在所述温度数据达到所述干烧条件时生成所述干烧指令,并将所述干烧指令发送到所述油烟机通信模块。
由油烟机一端判断是否出现干烧情况,之后仅需发送干烧指令而无需发送原始的温度数据,这样可以减少需要传输的信息量,减少通信成本,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防干烧功能的时效性和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16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